今天翻开了一本《红墙黄瓦》,讲北京的皇家建筑的书。当时收藏的时候,只因为它的作者是张克群,顶着一堆牛气的头衔,其中之一是高晓松他妈。
看的是天坛这一节。由于最近经常去天坛跑步,去得多了,就想多了解一下。这一节的字数不多,内容跟大多的旅游景点介绍差不多。
先是说天坛的由来:永乐帝建的,起初叫天地坛。后来嘉靖帝听取了大臣建议,祭天和祭地分开,就有了现在的天坛和地坛。天坛异常的宏伟,有4个故宫那么大。因为皇上是天的儿子,天坛是祭典皇上的爹的地方,老子住的地方肯定要比儿子的大。
再来是天坛的布局:
-南边是方形,北边东西两侧有两个圆拱,形成半圆。因此整体形成南方北圆的天圆地方之说,也符合当时永乐帝建造时的旨意:天地坛祭天也祭地。
-从西门入是正经走法,穿过两道石壁拱门,上个大台阶,来到丹陛桥,长米。说是桥其实是长长的甬道,高出地面3米多,走在上面,吹着风,看着与脚底持平的树冠,感觉离天很近,是一条通天大道。丹陛桥的南北中轴线上有两个主体建筑,北边的是祈年殿,天坛里最宏伟也是最好看的建筑。南边的是皇穹宇。丹陛桥就像是一根扁担,挑着这两个圆圆的担子。
然后分说天坛里的主体建筑:
祈年殿:皇帝祭天的主要场所,也是天坛里最大的建筑。皇帝一年来三次,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冬至祭天。永乐帝时,这三次都在祈年殿。嘉靖帝时功能细分,在南面又建了園丘,专门在冬至祭天用。因此这三次祭祀就不全在这儿了。祈是祈祷,年指谷子成熟。所以嘉靖帝之后,祈年殿用来祈谷和祈雨。
祈年殿里设计也别具匠心和讲究。祈年殿建在三层汉白玉的6米高的祈谷坛上,是三层的圆形尖顶大殿。嘉靖帝重建时,三层的琉璃瓦颜色各不同。从上而下分别是上青中黄下绿,代表天、地、谷物。后来乾隆重建时,把三层统一成青色,与天一色,视觉上更为宏伟。一直都说乾隆的审美是五颜六色的俗艳,没想到在这还是有点眼光的,如果一直沿用那青黄绿的配色,看着还挺眼花的吧。大殿内一共由28根柱子支撑,全部是榫卯结构。28根柱子把大殿围成三圈。最里圈4根柱子,叫通天柱,代表春夏秋冬;中间12根柱子,代表一年12个月;最外圈12根柱子,代表一天的12时辰。中间和最外圈的柱子合起来是24根,代表一年的24节气。三圈柱子加起来28根,代表天上的28星宿。这说法,太讲究了。这位置的算法,在当时应该也是不太容易的。
皇穹宇:供奉皇帝他爹-老天爷牌位的地方。外面是一圈直径60多米的圆形墙壁,也就是回音壁。里面正中的圆形主殿供奉老天爷的牌位,东西两个方形配殿供奉日月星辰,云雨风雷等神的牌位。主殿内的建筑也很有特色。顶部没有横梁,全靠8根檐柱(外柱)和8根金柱(内柱)支撑。上面是三层斗拱叠成的九龙藻井(高级的天花,室内顶棚装饰)。与下面地面的龙凤石呼应,形成“龙凤呈祥”。整个大殿的地面也存在着算法的精妙。从中心石头向外是9环扇形石。第1环是8块,然后以8的倍数向外延展,共块。8是8维的意思,即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8个方位。
整个皇穹宇的最大特色是声学效果,共有三处。最著名的就是回音壁,然后是位于大殿甬道上的三音石和对话石。多年前的建筑,到现在也没能科学的解释这些回音现象,那时的智慧真的是伟大。
圜丘:位于皇穹宇的南面。由嘉靖帝新建,专门祭天。是一座三层汉白玉的圆台。这里也有着古代伟大的数字哲学。由于专门祭天,必须要表示对天的崇高敬意。古时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而9是阳之最。所以这座圆台都是以9进行计算,从台阶,到栏杆,到石头数都是9的倍数,意味着“九重天”。三层栏板共块,代表古代大周天度(大周天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即1年)。嘉靖帝修建时,栏杆是黄色的琉璃,取“天玄地黄”之意。现在看到的汉白玉是乾隆重修时改的,改的还是很成功的。白色的圆台配蓝色的天空,大气肃穆,看着也积极向上。这里的配色,再次说明乾隆还是有一定审美的。
以上,就是天坛里的主要建筑及特色。当然,还有像斋宫,神乐署等等,就不一一展开了。刚开始看,觉得张克群写得太简单,还没有一些景点介绍来得详细。可是等看完后,回顾一下,却觉得她写得特别容易记住,尤其是整体的布局,地理分布,特点。看过那么多天坛的介绍文章,这篇是唯一我看完就能记住,且还方位清楚的。从这点来看,这书还是不错的。
洋洋撒撒写了这么多,其实里面一部分是张克群的内容,一部分尤其是对各个建筑的描述,很多是从网上看来的,只是说了建筑特色,就不老少,还有很多传说故事没有涉及呢。这还只是一个天坛,北京城里那么多的皇家建筑,要是都能了解到天坛这个程度,那得下多少功夫和时间呀。像故宫,天坛去过很多次,平时只是看个热闹,今天真坐下来写写,才发现里面的门道,蕴含的文化太精深了。且不说天坛里处处存在的数字文化,就只是大殿头顶的设计,就先后学习了藻井,斗拱,榫卯,檐柱,金柱,丹陛多个专有名词,下次再去皇家宫殿,必须要好好看看头顶,巩固巩固我这费了诸多功夫学习的古建筑知识。
----------------------
关于作者本人:张克群。德国出生,4岁回国。从清华附小开始,一路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梁思成。爸爸是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创始人之一,原清华大学校长,钱学森的同学;妈妈是世界著名流体力学教授的唯一女弟子,北航筹建者之一;舅公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儿子是高晓松。不看不知道,这家世真显赫。还是琴棋书画都通晓的大才女。相当的人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