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就是休息
昨天上午,医院住院二部,一堂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课正在展开,在感染科主任和护士长的指导下,一位年轻护士顺利完成了个人防护的每一步流程。会议室内,来自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康复科、国际部、手术室、骨科等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全神贯注,认真记录下每一个步骤。这些医护人员随时待命,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等疫情防控一线,为那里的同事提供支援。感染科主任王宝增是这次培训的主讲者,他说,这个春节,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战斗在门诊大楼、各区病房内,几乎处于“无休”状态,“在服务好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做好感染防控,是我们每一名医护人员必须肩负的责任。感谢我的‘战友们’,有你们在,我安心!”对王宝增来说,讲课,就算是休息了。一个小时的培训结束,他又匆匆赶往感染楼。1月30日,医院急诊室内前来看病的病人络绎不绝,进门测体温、排队分诊、医生在不同科室看诊、护士在输液大厅查看病人的药液情况,尽管病人多,但秩序井然。
中午能吃口饭了
感染楼里,一片忙碌。“马不停蹄”是这里的医护人员给大家留下的最直观的印象。这几天患者数量少了一些,工作区的医护人员中午能替换着出来吃点东西,而前几天基本就是12小时不吃不喝。回来的每个人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办完所有的事,赶紧回去替换其他同事。取疑似患者的咽拭子、抽血,这样暴露风险最大的操作,永远都是王宝增抢在最前面。“我一直做传染病防控工作,经历过SARS以来的历次疫情,算是经验丰富。其他的同事年龄都比我小,可能没那么多经验。”赴武汉医疗队报名的时候,王宝增最先报了名,他说,虽然自己已经50多岁了,但是身体保持得不错。“我是这个科里的中坚力量,有什么事应该我先上。”1月30日,市民来医院急诊室看病
“疑似”警报拉响
王宝增放心不下的,是29日在急诊科发现的一名疑似病例。急诊科抢救室,拉着警戒线。一个独立房间,病床上平躺着一位60多岁的老人,长长的管子一头伸进老人嘴里,一头连接着呼吸机。戴口罩,套护目镜,穿好防护服,主任医师徐玢拉开警戒线,推开门,轻轻走到老人床边。“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还有没有憋气?”徐玢凑近老人,透过护目镜,她看到老人的血氧已恢复正常,长吁一口气。老人慢慢睁开眼,虚弱地说:“好多了。”“您别担心,再坚持几天。”老人点了点头,看向徐玢的目光里写着安心。1月30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徐玢在急诊抢救室内工作这就是王宝增惦记的那位“疑似”患者。徐玢也不能完全放心,“虽然29日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但还不能完全排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晚上检测结果出来之前,老人还处于隔离阶段。”老人是26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当时只是有点儿感冒,流行病史筛查全部都是阴性,本人和家属都没有接触史,胸片影像也没有发现问题,就转到急诊输液。前天上午,老人末梢血氧突然下降到66%,再次CT影像检查,双肺严重感染,有疑似病例的可能。徐玢说,“好在现在血氧正常了,也能踏实点儿。”今年春节有点儿特别
“快来!这有个重症患者。”走出隔离室,徐玢还没来得及摘护目镜,迎面又推进一位重症病人。病人意识不清,反复呕吐。几名医护人员立马冲上前,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家属在哪?需要家属签字,进行气管插管……”徐玢的语速明显加快。“病人的情况比较危险,昏迷伴有反复呕吐,容易窒息。”徐玢向家属解释,“患者可能是急性脑血管病,医护人员需要快速清理病人的呼吸道,需要对病人进行保护性气管插管后再做CT,完成检查后进抢救室,这样才安全。”家属快速签好字,医护人员迅速完成气管插管。徐玢在急诊抢救室内工作查房、筛查病人,看化验检查、影像……作为当日急诊科的总负责人,徐玢穿梭在监护区、留观区、抢救室之间。从医20多年,她已记不清,医院度过的第几个春节。只是,今年的春节有点儿特别。徐玢说:“疫情袭来,感染科的老师们都特别辛苦,医院的‘最前线’,疫情发生后,我们整个科室都是高度警惕的状态,除了做好日常的工作外,我们也会特别留心接诊病人的流行病学史以及各项身体状况,为发热门诊和感染科做好支持工作。”下午,王宝增和徐玢见了面。徐玢配合王宝增,为那位隔离的老人吸痰、提取咽拭子、采静脉血,送检。晚上5时,本该下班的徐玢没走,一直等到7时许。没白等,老人的检查结果是阴性。”徐玢紧绷了两天的弦终于放松了。9时许回到家,徐玢告诉家人差点儿要“自行隔离”,家人的反应让她有点儿意外,更让她安心,“他们挺从容的,觉得我能回来就值得高兴!”徐玢说着,转头望向窗外的夜色——“医院援鄂医疗队已经飞抵武汉,12位医护人员中,有4名是急诊科的。‘出征’当天,我去为战友们送了行。在武汉的战友们,你们也一定要平安回来!”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李祺瑶
摄影:吴镝
监制:王祎
编辑:张杨
推荐阅读
“写此生第一封家书,表达歉意吧”
机动车不限行!北京交通还有这些变化
李克强再次与钟南山握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