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图片 >> 正文 >> 正文

北京天坛公园边一座正在消失的古寺,南城第

来源:天坛 时间:2023/5/27

在北京南城的天坛公园东面,有一大片低矮的平房。小房七拐八拐,形成弯弯曲曲的小巷。这里少见大宅大户的气派,能有一对石鼓的宅门已是凤毛麟角了。与城里胡同比,这儿的路面比院门低,很多院门边砌了简易的砖台和石阶,歪歪扭扭粗糙陈旧。

如此,我心生疑问,这里是北京吗?

百年前登上历史舞台的法华寺

这是北京天坛公园东,红桥市场北边,一片被游客、胡同爱好者遗忘的老房子。清末北京南城住的多是商贩、手艺人、三教九流,它自然没有官宦大儒的巨宅。但不可思议的是,这里却有一座重要的寺庙,它曾与中国历史擦肩而过,一百多年前,寺庙“法华寺”站上了风雨飘摇的舞台。

年“戊戌变法”,袁世凯来京住进的就是这座法华寺,为摆脱慈禧的掌控,谭嗣同奉光绪密旨,深夜到法华寺与袁世凯密谋起兵。但是最终,袁世凯将谭嗣同出卖,谭在菜市口砍头,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惨败。法华寺也因此载入史册。

元、明、清三朝,官员来京述职为避串联之嫌,在北京住寺庙是惯例。大家都知道的李鸿章来北京,就常住王府井金鱼胡同的“贤良寺”。袁谭密谋的法华寺曾风光一时,政客云集。

今日回望这段“戊戌变法”,孰对孰错早有了新解读。但是作为事件的发生地,法华寺却永远定格在那夜袁谭密谋的传奇中。大历史就这样被时间记录,也被时间遗忘。只需留心打量今日法华寺的遗存,你便能看到它的黯然神伤。

今日的法华寺让人黯然神伤

循着热闹的法华寺街我一直往东走,找到门牌65号67号时,寺庙已面目全非。如果不留心,你很难发现此时这座“低调”的山门。门面不大,门额上挂着“法华寺”牌匾,褪去漆色的灰黑门板上隐隐泛起一抹残红。

法华寺建于明朝,据说最早它是明朝太监刘通和他弟弟的家宅,后来这座家宅改成了寺庙。经过明清两朝的修缮,才逐渐有了后来规模宏大,建筑彩饰精美的南城第一大寺——法华寺。

如今山门里有两株大树,粗壮结实,但树冠已被拦腰截去。高高低低后搭的小房、杂物占据了整个院落。像所有北京未曾保护的四合院一样,如常的生活早已“侵蚀”了庙宇,只有偶尔伸展出去的木樑瓦檐,才片刻将我带回那传奇的“决定性瞬间”。

法华寺最初有山门、三层大殿和东、西配殿。三进大殿均面阔三开间,并有前廊。东、西两侧配殿也为三开间。除主要建筑外,东、西还有跨院,房屋数十间。民国时,这里曾辟为临时停灵的灵房。传说,当年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杀害后,曾经在这里停灵……

在法华寺周边兜兜转转

沿法华寺街兜兜转转,一路边走边看,后面的小巷弯曲又破旧。东唐胡同,西厅胡同,葱店西街、还有间或插在胡同内老旧的灰楼。光阴游走,眼前好像一切没变,又好像一切都已遗失。

曾经,法华寺一带是清朝驻扎八旗军队的地方,又叫营房。清顺治十八年()改设正蓝旗教场。难怪此处很多房屋简陋随意,没有大门大户的威严。只有绿荫大树,不分高低贵贱,夏日为行人遮荫避雨,冬日枯叶落尽,向天空伸出倔强的枝杈。

来到这里,游走其间,一座传奇的寺庙仿佛正无声无息的隐退。就像历史,过去了总归会被多数人遗忘,舍生取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的赴死有没有换回人们的觉醒?

法华寺终归只是一座寺庙,无论怎样它的“高光时刻”早已过去,身影留在今天,不过只是杂院里偶尔出众的一席飞檐,摄影师镜头里拍下又忘记的一瞬,也许某个像我一样的人来了,看过,叹息后又离去。

百年前法华寺站上了风雨飘摇的历史舞台,今天,法华寺依然“风雨飘摇”。

天色将晚,我走出小巷挤入人流,熙熙攘攘中法华寺孤零零好像已竭尽全力……但愿,寺庙能被保护,不要消失在时代的洪流中。

本集完感谢阅读,图文原创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