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首届北京文化论坛正式拉开大幕。本次文化论坛特别选取了三个本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设置了三条观摩路线,分别是中轴线沿线点位,从永定门御道遗存一路来到钟鼓楼,从南到北阅尽古都风貌;其次是首钢园区的标志性点位和燕京八绝博物馆,反映的是工业遗存绿色蝶变和非遗活态传承等内容;第三条观摩路线为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三庙一塔、城市副中心三大公共文化设施等等,可了解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7月25日,参加首届北京文化论坛的嘉宾们,赴中轴线沿线参观,从永定门御道遗存一路来到钟鼓楼。今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关键之年,东城区正大力推进文物腾退修缮、环境整治等工作,同时推出了不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新项目。
这条线上,有古韵悠悠的特色古建、有绿色清新的自然景观,也有多彩丰富的文化活动。自古以来,塑造了北京这座城市独特气质,深刻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从北京鼓楼远眺景山。光明网记者丛芳瑶摄
登上北京鼓楼的二层面向南望,在夏日晴朗天空的映照下,近处地安门外大街熙熙攘攘、人流攒动,远处景山清晰可见,若再从高空向南眺望,还会看到故宫、天安门、正阳门、永定门等建筑景观。将这些气势磅礴的城市景观串联起来的,就是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
早在年,北京就启动了中轴线申遗工作,多年来,经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完成了太庙、社稷坛、天坛、景山等中轴线周边重要遗产点位的腾退工作,开放了景山寿皇殿建筑群,修缮了一批重要文物建筑,贯通了中轴线南段御道景观等等,这条古都的脊梁正在重振,北京老城的壮美空间秩序逐步得到恢复。
北大红楼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景课堂。北京日报记者邓伟摄
沿着中轴线从南向北,观摩团来到游人如织的前门三里河公园,江南水乡的韵致引得很多游客到此“打卡”,记录下“水穿街巷”的美景。
前门三里河公园市民在凉亭内纳凉。光明网记者丛芳瑶摄
从长巷头条西侧走入,一进来便能感受到夏日三里河公园的凉意。碧水悠悠、鸟语蝉鸣映衬着老北京特有的红门灰瓦、青砖石桥,这里透着说不尽道不完的古都意蕴。一条弯弯曲曲的河道穿街而过,河畔绿柳低垂、芦苇摇曳、行人漫步,拱桥、木栈道、青石板路点缀其中,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次第展开。
前门三里河改造后呈现出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古朴景色。北京日报记者邓伟摄
三里河最初是老北京护城河的泄水河道。到了清朝中晚期,因为不再作为泄洪通道使用,再加上人口增长占地盖房,三里河就被填埋了。时代更迭,这里的居民越住越多,房屋老旧、风貌不再。
年8月,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启动,依据历史上的河道位置和走向进行还原。景观建设施工历时8个月,搬迁居民户,先后完成9条胡同环境整治、河道沿线文物和房屋修缮、景观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年4月,三里河重见天日,让北京的老胡同获得新内涵、焕发新生机。
距离三里河仅几步之遥便是青云胡同的颜料会馆,里面好不热闹,原来“会馆有戏”正在上演。戏台上,绛州鼓乐《牛斗虎》、京剧与民乐《贵妃醉酒》、杂技与民乐《新十面埋伏》、民乐与舞蹈《春江花月夜》等经典名段唱响,让观众大呼过瘾。已有多年历史的颜料会馆,拂去历史的尘埃,在古朴国风与创意潮流的涌动中绽放光华。
颜料会馆内京剧表演。光明网记者丛芳瑶摄
会馆,可以说是历史留给北京的独特文化遗产。早在明清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子、官绅、工商人士汇聚于此,同乡、同行业的人们便设立会馆,方便集会、住宿,这也间接促进了商贾文化、饮食文化、梨园文化的交织融合。可以说,会馆见证着多样的地域文化在北京融合、发展,代表了首都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气质。
依托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近年来,东城区持续推进会馆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年7月开始,东城区大力推进文艺院团进会馆,诸多精彩的演出频繁登上会馆舞台,得到了许多市民的青睐与好评。年7月,东城区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对会馆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会馆有戏”序幕全面开启,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节目陆续亮相,百年戏台再次焕发光彩。
年,天街集团按照历史风貌对颜料会馆进行了恢复性修建,次年完成修缮验收。年10月,市委宣传部指导的“会馆有戏”项目在颜料会馆鸣锣开演,老会馆重获新生。至今已举办过包括昆曲、评剧、河北梆子、曲剧、曲艺、杂技等在内的多种演出,并承接多次重大文化演出与品牌活动。
永定门内的中轴御道。北京日报记者邓伟摄
北起钟楼、南至永定门的北京中轴线长达7.8公里,本次观摩线路包括了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御道遗存、前门三里河公园、颜料会馆、北大红楼、钟鼓楼等点位。聚焦这条“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市从年启动了申遗工作。过去五年,中轴线申遗进入了快车道。与此同时,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百余项文物修缮工程相继启动,19处遗产点焕发生机,大批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得到强化。
鼓楼是北京中轴线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日报记者邓伟摄
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吕舟表示,“去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草案已提前报送世界遗产中心格式审查。目前,文本已经正式报到国家文物局,应该在今年11月份有最后的结论。”
资料来源:北京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