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砥砺奋进,70年筑梦前行。70年来,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各行各业都以多种形式展现着70年与新中国共成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为文博人的我们怎么能落下?从今天起直至10月1日,让我们一同回望北京文博事业的风雨兼程。
9月26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首都文化建设专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文化建设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就请跟随北京文博一起来了解一下,首都文物事业在传承中华文脉,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吧。
主持人:
请北京市文物局凌明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凌明: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拥有多年建城史,多年建都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了传承好中华文脉,擦亮北京的历史文化金名片,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文博人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系列讲话精神,全市文物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的状况。下面我分三方面给大家介绍具体情况。
一、围绕城市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加强文物保护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北京市有不可移动文物处,可移动文物万件(套)。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地下文物埋藏区68处,历史文化保护区43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处。依托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整体谋划全市文物保护格局。
一是统筹推进“一城三带”保护建设。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部署编制了《首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老城整体保护规划》,积极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加大老城文物保护力度,相继启动太庙、大高玄殿、历代帝王庙、地坛、月坛等近百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推进胡同和四合院、会馆、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为了保护历史风貌,基本完成全市市级及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修订工作,初步形成老城整体保护规划阶段性成果。制定实施《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年-年)》、《北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年-年)》,落实《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统筹规划、科学保护长城、大运河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以长城为例,自年以来北京市共开展长城保护工程96项,市财政投入约4.7亿元,有效改善了长城的保护状况。
二是积极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年,“北京中轴线”被成功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后,组织编制了《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文本》、《北京中轴线保护规划》,年完成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计划》、《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并成功举办了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议。实施了“中轴线文物保护修缮计划”,年以来对中轴线文物的维修保护经费投入达5亿多元,先后开展了景山寿皇殿、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天坛、社稷坛、太庙等重要遗产点的维修保护、腾退开放、展示利用工作。同时全面提升中轴线遗产点的保护管理水平,扩大公共文化场所,逐步改善中轴线遗产风貌,恢复中轴线南段御道景观,提升市民慢行休憩环境。
三是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标准化轨道。十八大以来北京颁布实施文物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共9部,地方标准14项。特别是年作为全国第一部省级地下文物保护专门法《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地下文化遗存得到更加有效保护。
二、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文物保护及考古工作成效显著。
文物保护资金投入逐年加大。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级财政拨付文物保护事业经费累计达52.80亿元,项目个,其中历史名城与古迹修缮、安技防经费项目个,博物馆项目个,文物保护项目个,其他项目个。
文物修缮工作硕果累累。年以来,继续实施故宫、明十三陵、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维修项目,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先后开展了抗战文物专项保护工程、宛平城维修保护工程,顺利完成香山革命纪念地、天安门城楼及城台等重大修缮任务;开展爨底下古建筑群为代表的古民居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大栅栏劝业场等近现代代表建筑。
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成果显著。年至年,我市配合城市副中心、世园会、新机场、冬奥会等国家及市级重点工程,完成各类考古勘探工作余项、勘探总面积达2亿多平方米,相当于把整个北京三环内以内都勘探过一遍;考古发掘余项、发掘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发掘和保护各时期、各类遗迹余座,出土文物共约余件(套)。无论考古项目数量还是面积,在全国均位列前茅。其中金中都水关遗址、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汉代路县故城遗址考古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房山刘济墓等一大批都得以原址保护。
三、创新思维,活化利用,博物馆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目前我市登记备案博物馆共有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4座,居全国第一。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有82家。随着博物馆策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参观博物馆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深受民众欢迎。全市平均每年举办展览余项、活动逾千次,年服务观众超过0万人次,形成了“故宫跑”、“首博热”的文化现象。年至今,共20项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历时5年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4件/套(15758件),位列全国第一。博物馆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工作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文物局及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多家北京博物馆同天津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签订“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各位领导、来宾和朋友们,在党中央的领导关怀下,古老的北京城正在展现无穷活力,留存在京华大地的民族文化瑰宝正在迸发勃勃生机。随着全社会对文博领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