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图片 >> 正文 >> 正文

北京文博丨城市更新擦亮文化金名片

来源:天坛 时间:2022/8/30
北京哪间皮肤病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0.html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

8年来,以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北京在老城保护和复兴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

大规模文物腾退、街区生态重塑、胡同民生改善……老城中的历史文化遗存逐渐擦亮,深入城市肌理的历史文脉焕发底蕴。

保护传承与时代创新相得益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北京,这座拥有年建城史、年建都史,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都城,正在焕发新的青春。

阜内大街经过更新,老舍先生笔下“最美大街”风情重现。(摄影:潘之望)

老城记忆回到市民现代生活中

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发布,多年的“旧城”提法被“老城”取代。一字之变,意味深长。

有专家评价:“老”字代表的是认识程度的提高,说“老城”,是对城市历史积淀的尊重。

历史文化,是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过往记忆,是深入到这座城市血液中那薪火相传的古都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多次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要加强世界遗产和老城的整体保护,精心保护好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落实总书记要求,擦亮古都“金名片”,全市上下行动起来,启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7.8公里长的北京中轴线,仿佛古都的脊梁,绵延7个多世纪。

为了亮出这条贯穿老城南北的历史景观,恢复中轴线上的老城记忆,近年来,北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腾退修缮了皇史宬、太庙、天坛、先农坛等中轴线沿线重点文物单位;修复珠市口至天桥御道景观,贯通南中轴御道,从天桥可毫无遮挡地看到正阳门;中轴线北段,医院和天意市场建筑降层拆除,打通中轴线视廊阻点……

如今,中轴线上的最高点景山公园万春亭,已是中外游客的重要打卡点。南北眺望,蓝天白云下,红墙黄瓦的宫殿建筑和青灰色的民房相映成趣,从近处的紫禁城,到远处的天坛、正阳门再到钟鼓楼,一条壮美的中轴线一览无余。

“这儿什么都有,有御河、有故宫的角楼、有景山、有北海、有白塔、有金鳌玉蝀桥、有团城、有红墙、有图书馆、有大号的石狮子,多美,多漂亮。”这是老舍先生笔下的“最美大街”——阜内大街。

从年开始街区整理,阜内大街一期项目(阜成门至赵登禹路段)已经完成,二期正在进行之中。老舍先生笔下的“最美大街”风情重现,而且,集步行、骑行、市政设施摆放、非机动车停放、景观绿植点缀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政休闲带”;集合电力线、路标、信号灯等于一身的“综合杆”,让这座大街在还原传统风貌的同时,还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前门大栅栏,老城历史上的商业中心。占地3.3万平方米的北京坊,唤起了老城的繁华记忆。

这片年历史的街区,改造启动于年,用了前后14年时间打磨。除了核心建筑百年劝业场修缮一新外,沿街8栋国内顶尖的建筑师操刀设计的单体建筑,各有各的魅力,楼与楼之间刻意保留了原先蜿蜒曲折的胡同肌理,承接着老街区的历史印记。

带有温度的老城记忆,越来越多地回到市民身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越擦越亮。

历史文化底蕴与新的街区面貌交相辉映

鼓楼西大街,形成于元代,是北京最古老的斜街。历经年的风雨,元大都的都城营造几乎都不存在了,这条老街是远去的王朝留给后人仍可触摸的留念。不过随着岁月变迁,杂乱的违建、无序的停车、拆墙打洞的小门脸儿……侵蚀着老街的风韵。

有多少历史悠久的胡同、街巷如鼓楼西大街一样,历史底蕴被杂乱无章遮蔽着。更不用说大量的背街小巷,在很长时间里如同被遗忘的角落。

街区改造,绝非易事。正如古建专家王世仁所说:“改造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远比兴建一条新街难度大得多。”

道虽迩,不行不至。北京迎难而上。

西城区创造的“街区整理复兴计划”,既让鼓楼西大街得以现代设施的改造,又让它的历史风韵完整保留。所谓“整理”,不破坏街巷肌理,只拆违建;不拓宽道路,把沿街停放的机动车导引到地下空间;不重复低端业态,引入大型超市、便利店等;所谓“复兴”,是引入休闲书吧、文化博物馆等与街区定位相匹配的业态,让文化的复兴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背景下,年,北京启动了老城背街小巷3年提升计划。开墙打洞、私搭乱建、胡同乱停车、堆物堆料、电线凌乱等胡同乱象,逐一整治。

至年,三千余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但背街小巷的提升并没有就此收官。年,新一轮为期三年的背街小巷整治行动再次开始。

雨儿胡同的改造是一个成功的样板。经过拆除余间违建,接通上下水,建设独立的厨房、卫生间等疏解整治措施,不仅保留下纯正的胡同气息和胡同的魂,而且真正让老胡同居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干净整洁的胡同,让老街坊们感觉“久违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商气”太多,也不是北京胡同该有的样子。比如曾经的南锣鼓巷。它一度被游客当成北京胡同的代表,游人如织,由此引来形形色色的投资和生意。“繁华”之下,弊端凸显:游客超载、业态低端、风貌遭破坏、居民不堪其扰。

这是印象中的老北京胡同吗?这是向往中的胡同生活吗?当然不是。年春,南锣自请摘了3A级景区资质的金字招牌,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将生意拒之门外,图的是留住北京味道。

经治理提升后的南锣鼓巷胡同肌理结构恢复完整,这条米的古巷,重新聚集起多家创意文化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门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焕然一新的街区面貌交相辉映。

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北京经验

年7月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成果亮相,为世界各国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提供可借鉴的“北京经验”。

北京的经验是什么?

时光回到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这样说:“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8年中,北京以总书记的指示为纲领,转化为实践,落实到行动。

年9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年)》,“老城”的概念第一次写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年8月,《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年-年)》发布,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占核心区总面积的比重由22%提高到26%,占整个老城面积的38%。

同一年,《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施行,明确提出,二环路以内胡同街区的环境整治,应保持胡同原有肌理、走向和空间尺度,塑造具有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胡同空间。

今年,最新修订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开始实施,为进一步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提供了法律支撑。

总规、详规、导则、条例……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纲维有据。

保护,是“对历史负责”,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最终要实现人民的获得感提升,是“对人民负责”。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始终强调“以人为中心”,充分考虑文化遗产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使市民切实感受到保护带来的好处。

东城区以南锣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项目,政府给居民提供一张自选“菜单”,是定向安置、货币补偿、平移置换还是留住修缮,自个儿说了算,不再是以往征收拆迁的旧思路,居民把“要我改”的思想转变为“我要改”的意愿。通过腾退安置,居民从户均不足25平方米达到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8平方米增至37平方米,真正达到了“小康水平”。

补齐民生服务的“短板”,是近年来北京老城保护复兴的重要途径。

胡同生活,如厕是第一难。坑位少,异味儿重;冬天冷,夏天热。从年开始,北京启动核心城区老旧公厕改造,两千余座公厕升级达标。

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深入推进,不少低端农贸市场、胡同小店关停,居民买菜购物有了不便之处。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种因地制宜的便民服务设施深入街巷,布点社区。前门西兴隆街胡同菜市场“微风市集”文艺范儿十足;长椿街的“智能方”地下仓储集家庭仓储、阅读、健身等功能于一体;展览路榆树馆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玩起“跨界”,一站式满足居民生活所需……胡同中,树荫下,灰墙边,有老北京的静谧端庄,亦有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这,才是真正的北京胡同生活吧。

这种内涵更丰富的胡同文化正悄然兴起,融入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中,演进着不断丰富、绚烂的城市文化,正在成为今后北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访谈: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契机推动老城保护复兴

访谈嘉宾: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办主任陈名杰

问:近年来北京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指引,在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本市从年起着手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年,北京中轴线作为北京市唯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项目,以文物修缮和展示利用为重点,先后推动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年,《北京城市总规(年-年)》发布,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为首都战略和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点工程;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年-年)》印发,明确“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使之成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推动的过程中,采取立法方式出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政策,破解了文物征收、房屋置换等难题,不仅有效推动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落地,也为今后老城保护工作拓展了局面,将有助于达成老城整体保护的愿景。

问:目前,中轴线上重点文物的保护性腾退和修缮有哪些新进展?

答:自《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年-年)》印发以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进入快车道,仅年8月至今,本市已完成了钟楼及钟架、鼓楼擎檐柱,景山兴庆阁,太庙享殿东西配殿和寝殿东西配殿、世庙北墙,社稷坛中山堂、宰牲亭、坛墙和坛门,正阳门箭楼等的修缮工程,下一步将开展万宁桥、景山绮望楼、正阳门城楼、天坛神乐署、长廊、先农坛神仓等文物修缮工程。文物腾退与环境整治方面,年比较突出的是完成了太庙核心区东廊和西廊以及筒子河南岸非文物建筑的腾退拆除,社稷坛内坛南门东西排房的腾退拆除,先农坛体育场北侧场地、先农坛具服殿北侧和西侧非文物建筑的腾退拆除工作和神仓院的腾退工作,不仅外迁了开放景区内的办公单位,还恢复了历史格局,扩大了展示面积。下一步,本市还将继续围绕北京中轴线核心遗产点,开展保护修缮与环境整治,争取为市民群众开放更多古韵悠长、环境优美的场所。

问:“十四五”时期,本市还将完成申遗文本的编制,目前中轴线申遗文本的工作进展如何?

答:《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文本》,简称“申遗文本”,已持续修订了近5年。这期间,结合不断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召开国内国际专家会议,汲取各界对北京中轴线的认识与观点,我们对北京中轴线已经从传统城市规划上升到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空间观、时间观,对北京中轴线所承载的人类共同价值有了系统的认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不断地对北京中轴线的核心遗产构成进行取舍,距离5年前,深度与广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也逐步得到了各界的认同。目前,申遗文本已基本定稿,文本格式也已初步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审查,正在等待最新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进一步更新。

论道:让金名片享誉世界李建平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几年过去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精心保护北京历史文化这张金名片。

第一,加深对金名片的认知。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不仅是北京发展的优势所在,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由此,对北京历史文化要有敬畏之心,要珍惜,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现在北京人越来越珍惜老城,明确街巷胡同可以划为单行线,不能拓宽;四合院是青砖灰瓦,房屋不能长高、变色。这是因为街巷胡同是老城的肌理,胡同的长度、宽度、色彩、体量是老城的古都风貌。通过对北京古都风貌的了解,人们更加热爱这座城市,又开始探索老城“图底”的保护,特别是从空中俯瞰“第五立面”的整治,珍爱北京这张金名片。

第二,进一步擦亮金名片。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是以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为抓手的。在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中,我们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建筑进行腾退、修缮和对外开放,同时提升了古代建筑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例如,天坛保护区内居民楼的拆迁,不仅完整地保护了天坛圜丘坛四座天门以及绿色空间,恢复天坛神韵,还改善了迁居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了人们对天坛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

对文物的保护不仅体现在修缮保护上,还体现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上。这“三好”要求是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做出的批示,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也成为擦亮北京金名片的自觉行动。人们认识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同时要增加对文物、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文脉传承,将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这就是“三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要求。

第三,让金名片更加闪耀。向世界讲好北京故事,就要把北京作为文化富矿来发掘,充分揭示北京城及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北京城不仅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灰墙灰瓦的胡同四合院与红墙黄瓦的宫殿,还有更加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间烟火气组成的史诗;不仅有城市文化理念和精神,还有名人故居和文化名人。北京的文化名人如群星灿烂,是值得梳理和传播的。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北京这座城市增添无穷的魅力,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融媒体,加大对北京历史文化的传播。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