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发展 >> 正文 >> 正文

天坛是中国古代人民对天的敬畏,是去北京必

来源:天坛 时间:2023/5/27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天坛占地达公顷,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公顷,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署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余间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年天坛公园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内坛由圜丘、祈谷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北部是祈谷坛,内坛南部是圜丘坛,一条米长的丹陛桥连缀两坛,两坛的主要建筑就集中在丹陛桥两端,丹陛桥南端有圜丘、皇穹宇,北端有祈年殿、皇乾殿。丹陛桥也称海攫大道,是一条巨大的砖砌高台商道,也是天坛建筑的主轴线。

在丹陛桥的东侧建有与天坛祭祀功能相适应的附属建筑:宰牲亭、神厨、神库等。丹陛桥西侧有斋宫,斋宫是举行祭天大典前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外坛为林区,广植树木,外坛的西南部有神乐署,是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及培训祭祀乐舞生的场所。

神乐署、斋宫都是祭坛的附属建筑,是祭祀大典的服务用房,故斋宫、神乐署都是坐西向东,其建筑规格、瓦色、装饰彩画均逊于天坛的祭祀建筑,强烈地表达了中国古代的"敬天"思想。天坛有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坛庙在中国古代被誉为国家的"万世不易"之基故中国古代对坛庙植树极为重视明永乐年间初建北京天地坛时即"树以松柏"取"尊而识之"的寓意以后历朝陆续补植,至清朝中叶形成颇具规模的天坛古树群落。大量的古松柏分布于圜丘、祈年殿等祭祀建筑周围,苍翠的古树与古老的建筑、茵茵的绿草共同构成了天坛庄重肃穆、静谧深远的环境氛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