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先了解两个建筑的始建时间,洛阳的天堂明堂始建于唐朝的武则天,而北京的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两个建筑都相差了多年。所以,并不是洛阳的天堂明堂模仿北京的天坛去重建的。
一、“明堂”的起源
传说明堂在远古时代,始于黄帝,是专为祭祀昊天上帝而特地设立的。夏朝叫“世室”、商朝叫“重屋”、周代才有“明堂”之称。因明堂一词最早见于文献《逸周书》,且出现频率很高,所以明堂为周公在洛邑始建,明诸侯之尊卑,表明在当时已经有实体的明堂建筑存在。
明堂最初的形制是什么样的?
明堂内部根据《考工记匠人》记载的周代明堂是从夏代的世室、殷商的重屋发展起来的。周朝“明堂”是根据一种依“阴阳五行”配置而兴建的五间房间,可让周天子依“四季五行”循环来进行“每月移居一室”之用,称为“月令明堂”。对于明堂的主要意义,还是在于借明堂宣扬君权神授,借神权以巩固政权。
明堂虽古已有之,但各朝营建时的形制与规模不尽相同,所以没有形成统一的式样。
目前为止,考古发掘的明堂遗址仅有四处,分别为北魏平城明堂遗址、汉长安明堂、汉魏洛阳明堂和唐东都洛阳明堂。东汉明堂是以“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建造的,后来的曹魏、西晋也只是修缮后继续使用。到了隋唐,隋文帝、唐太宗和唐高宗皆有建造之意,就连建筑师宇文恺已将建造模型都搭建好了,最后还是因为一些人的反对,导致明堂的建造最终不了了之。
为建明堂,武则天当初力排众议,拆除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就地建造明堂。年春,历约一年,明堂成。作为唐代洛阳城紫微宫的正殿,号称“万象神宫”,是唐代建筑的巅峰之作。
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楼阁式皇宫正殿建筑,是著名的礼制建筑之一。
二、武则天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为什么要建“明堂”?
明堂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而后武则天夺取政权,以女皇帝的身份号召天下。
对于武则天这样既非“正统”,就连“正史”里面也否认了她的政权合法性的女皇帝,她要做的是洗白自己的皇位合法性,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以及对所有人宣告自己已是一国之君。她抛开诸儒,让她的“北门学士”讨论建筑设计以及明堂制度,并安排薛怀义为设计、监工,最终将明堂完工。
明堂落成之后,作为武则天的祭祀之处,在封建统治的社会,皇帝都自称为天子,即是上天之子,自己是代表上天来治理国家。通过明堂能让武则天的统治,更能体现出她是代表上天的旨意,让她的统治合法化!
三、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北京天坛
天坛《淮南子》关于神农时期明堂的记载“农务耕作一年的收获,要在这里进行献功典礼,将收获奉献给上天和神灵,祈求来年好收成”。
夏商周以后,明堂的形制一步步变化,发展到明朝,建设了天圆地方的祈年殿。北京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的场所。
处处“象天法地”是古代“明堂”,中国古代帝王专用的一种礼制建筑,北京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建筑仅存的一例的表现,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
天坛祈年殿以圆形象征天圆、蓝色象征蓝天,而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分别寓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即是古代一天分十二时辰,每时辰合两小时,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等。
所以祈年殿的设计原型便是参考的唐洛阳明堂的建筑特点,从某方面说,北京天坛也是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
四、既然两个建筑相差了年,是北京的天坛模仿了洛阳的天堂明堂吗?
天坛今天我们看到的北京天坛祈年殿就参考了唐洛阳明堂上圆以法天,(台基)方以发地,法十二辰、二十四气,顶部为凤(唐洛阳明堂凤在建筑外顶部,天坛祈年殿的凤在建筑内顶部)等基本要点。再者就是唐洛阳的天堂内安佛像,北京雍和宫也有安佛像的大殿。
正是如此,对于古建筑用模仿一词,我觉得不够严谨,天坛祈年殿仅参考了唐代洛阳明堂的部分形制。虽然唐代明堂后来湮灭了,北京天坛继承了洛阳明堂圆形建筑的模式与风格。但是,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圆形建筑,不是照搬,也不是模仿,这是创新的著名古建筑。
综上所述,不管是天坛还是明堂,它都是封建专制统治者进行迷信活动的场所。一方面是为了宣扬其政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是祭祀天地,沟通天地的媒介,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产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