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朝乾隆年间最终建成。
而相比这些干巴巴的历史典籍文字,天坛最让人好奇的还是这里有4个能“接人话茬”的建筑结构~
-回音壁-
这是很多小伙伴到天坛后都会去体验的“游玩项目”,当你站在东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而另一个人站在西配殿的墙下,两个人把耳朵靠近墙,就可以清楚地听见远在另一端的对方的声音,而且说话的声音回音悠长,有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氛围!
回音壁说起来,其中的科学原理非常简单:声音从回音壁的一端,被回音壁多次连续反射后,传递到另一端。
图片来源: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上图就是有关回音壁的一次测试图,图中长波为说话声的脉冲波,1为直达声,2为说话声经过回音壁多次连续反射后的声音,3是此声再前进达到宫门又被反射再返回的声音。
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只有在天坛才会产生这种效果呢?一般的院子不行吗?”
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项技术:磨砖对缝。
磨砖对缝是我国砖石古建中所用的一种高级堆砌工艺,其技巧在于将毛砖砍磨成边直角正的形状,砌筑成墙时,砖与砖之间干摆灌浆,墙面不挂灰不涂红,整个墙面光滑平整,严丝合缝。声波在某方向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而光滑墙面对声音的吸收很小,能比较完整且规则地反射声波。
以上均属于磨砖对缝建筑-三音石-
三音石,皇穹宇殿前御路的第三块石板,石如其名,当你站在石板上拍1下手掌,就能听到3个回声,非常神奇!
三音石据研究,第1个回声是由东、西配殿反射波形成的,第2个回声是由回音壁第一次反射波形成的,第3个回声则是由回音壁第2次反射波形成的。
图片来源: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圜丘天心石-
圜丘坛是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第一层台面中央嵌一块圆形石板,叫“天心石”。如果你站在天心石上高呼,在特别安静的环境下,同样能够听到3个回声。
天心石第1个回声:一部分击掌声碰到栏杆的下部没有雕花的石面上,被反射走向台面,再经台面的一次反射,回到台中心;第2个回声:击掌声从天心石中心到栏杆,再到台面,再到栏杆,再返回天心石中心,其路径走过四边形的四条边,后返回天心石;此后,回声再传到栏杆,被散射后,再反射返回天心石,这就是第3个回声。
图片来源: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皇穹宇对话石-
皇穹宇对话石指皇穹宇前甬道第18块石板,若有1人站在皇穹宇大殿前甬道第18块石板上说话或击掌,则站在距此约36米远的东配殿东北角或西配殿西北角的另一个人,可以清晰地听到在第18块石板上的人的说话声或击掌声。
图片来源: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更有意思的是,这4处看似包含丰富声学知识的建筑结构,其实是古人在无意中创造出来的……
回音壁是为了附会“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三音石正好处在皇穹宇的正中心;对话石也是因为位置合适,才使得声波反射路线不被建筑物阻挡;天心石与三音石原理相似,只是栏杆的效果不如磨砖对缝的效果好……
天坛声学现象的现代应用
天坛声学原理虽然没有在古人眼中得到重视,但在现代却有了用武之地。在剧院、音乐厅等封闭空间,声波在四壁上不断反射,即使在声源停止发射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做混响。
不同用途的厅堂,最佳混响时间不同,因此混响也成为了建筑声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眼中的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师眼中的国家大剧院看到最后,是不是感觉对天坛又有了新的认识呢?下次想去玩的话,不如挑一个安静的时间,带上小伙伴,一起感受下帝都这处“敢接你话茬”的神奇地方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