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因疲于各种祭祀活动,修建“大祀坛”(天地坛),将繁琐的“分祀”改为每年正月“合祀天地”。
朱棣迁都北京后,在皇城东南方(日出方位)营建了与“南京大祀坛”形制一样的“北京天地坛”,供奉昊天上帝和皇地祇神位,合祀天地。整体轮廓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
当明朝著名“败家独生子”朱厚照驾崩在他钟爱的豹房里,终其一生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只得将皇位“转让”给了堂弟朱厚熜。遵“兄终弟及”登上皇位后,朱厚熜为了证明自己是“天经地义”的皇帝,开启了全方位的变革与创新,我们今天所见的天坛,就是其大刀阔斧地对祭祀建筑和祭祀礼仪改革后的结果:
将朱元璋制定的永制“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
拆除合祀场所“大祀殿”,在原址兴建“大享殿”(祈年殿);
建造“圜丘坛”仅用于祭天,天地合祀正式分家;
下旨“南郊之东坛名天坛”,为“天坛”定名;
在安定门外建“地坛”、朝阳门外建“日坛”、阜成门外建“月坛”;此后,天地日月,并茂齐辉,奠定了“祭天于南郊,祭地于北郊,祭日于东郊,祭月于西郊”的北京祭坛风貌。
祈年殿:
内层4根龙井柱,象征一年的4个季节;
中层12根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
外层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
中层+外层共24根柱,象征一年的24个节气;
内层+中层+外层共28根柱,象征28星宿;
大殿顶部8根童柱+内中外三层共计36根柱,象征36天罡;
大殿东边有72间走廊,俗称“七十二连房”,象征72地煞。
圜丘坛:
三层圆坛,上层中心为一圆石,名曰“天心石”;
以“天心石”为圆心,石板呈扇形铺开;
每层都有九环扇形石板,每环石板的数量都是九的倍数;
上层从第1环的9块到第9环的81块;
中层从第10环的90块到第18环的块;
下层从第19环的块到第27环的块;
上、中、下三层共计块石板;
且三层之间均以9层台阶连接,整个圜丘坛代表了“九九至尊”。
皇穹宇正殿没有横梁,利用力学原理,仅用8根檐柱、8根金柱和众多斗拱支撑着金龙藻井的屋顶,殿内供奉着皇天上帝的神主牌位和列位先皇牌位。
皇穹宇的圆形围墙因具有传声功效,俗称“回音壁”。回音壁采用山东临清特产的“澄浆砖”,运用磨砖对缝的方法砌成,因砖材密致紧实,砌出的墙体光滑整齐、周密坚硬、弧度规则,故而不易吸纳声波,并对声波的反射十分强烈,从而产生“回音”。
皇穹宇殿前的甬道上由北往南铺设着三块石板,名曰“三音石”。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一次回声,称为“一音石”;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两次回声,称为“二音石”;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三次回声,称为“三音石”。“人间私语,天若闻雷”,人间的窃窃私语,在天上就像打雷一样响,因此“三音石”又称“天若闻雷石”,当人站在三音石上说话时,多重回声叠加在一起,声音被放大,寓意着人间言行都会被天神洞察,以此警示世人谨言慎行。
注: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