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新闻 >> 正文 >> 正文

大隐隐于市的古寺,与佛教结缘六百年

来源:天坛 时间:2023/2/17

有句老话叫“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想要隐居修行,找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那格局都小了;真正格局大的,隐于闹市当中。不过今儿咱说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座百年古寺。它所处的位置那可太市了!什么叫太市了?太隐了?好像也不对!反正身在真正的北京核心区,叫做智珠寺。前些年,智珠寺古建筑群保护工程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这可是北京建筑首次获此殊荣。然而它藏身于北河沿街区曲折蜿蜒的胡同里,并不是十分醒目,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有座百年古刹,还真像个“大隐于市”隐士。

为什么说它的位置太“市”了呢?因为它就在故宫斜对面儿,当然不是正门对面儿,而是离后门、即神武门不远。出了神武门不就是景山前街吗?隔街相望的就是景山公园儿,智珠寺就在景山的东北角儿,具体地址是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冲这个地理位置,甭问就知道一定是敕建寺,也就是皇上让建的;这根本毋庸置疑,不管是和尚募化而来还是民众集资筹建的普通寺庙,压根儿就不可能在这儿修,因为智珠寺位置是在皇城之内的。人家本身就是皇家寺庙,甚至可以说是皇家别院。也许有人说了:皇城不就是故宫吗?智珠寺不是在故宫外头吗?

这话可不对,故宫可不是皇城,而是宫城,也叫紫禁城;早先在外围还有一圈城墙,那才叫皇城。老北京不是号称“内九外七皇城四”,所谓皇城四,指的就是皇城四座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在北京有皇上那个年代,这四座门就已经不是一般人能进的了。只不过皇城的城墙和城门(除了天安门)都拆了,只剩下了紫禁城作为故宫,要不怎么会有“皇城根儿大街”呢您说对不?智珠寺位于东皇城根儿以西,而地安门大街在其北,您说他是不是在皇城里?

根据清宫内务府档案记载,智珠寺建于乾隆21年(即公元年),意为智慧之寺。智珠寺坐北朝南,从山门到后殿共五层殿宇;山门殿面阔三间,硬山顶、筒瓦大脊,外有大门及红围墙,门楣有石额曰“敕建智珠寺”;山门内有二层钟鼓楼,然后是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大式硬山顶,筒瓦大脊,上带吻兽和垂兽,殿额为“宝纲光音”。第三层是正殿,面阔及进深均为三间,四周带廊;重檐攒尖顶,五踩单昂斗拱,角梁悬铃,下檐柱带雀替(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用于承托梁枋的木构件,也起装饰作用),三踩单昂斗拱,有旋子彩画;第四层大殿面阔五间,大式歇山顶、筒瓦大脊,旋子彩画,五踩单昂单翘斗拱,角梁悬铃,内为井口天花,明间门楣有额曰“现清净身”,所以此殿又叫“净身殿”(不要往别处想);最后是后殿,面阔五间,也是大式硬山筒瓦大脊,上带吻兽及垂兽,带雀替但无斗拱。

这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在清早期,智珠寺、与之相邻的嵩祝寺、还有南城的法源寺,都是北京城内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圣地。众所周知,清朝的皇帝是崇尚佛教的,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开始推崇藏传佛教,提倡在全国广建寺院,并建寺赠与二世章嘉活佛,就是挨着智珠寺的嵩祝寺、也叫嵩祝院。到乾隆时期,又增建了智珠寺和法渊寺,这三座寺庙自东向西排成一线,到现在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不过,此地与佛教的“缘分”可不止这个年限。

我们都知道,明代的皇帝很多都是信道的,没事儿就写写青词、炼炼仙丹,祈求长生不老;但这并不意味着明朝皇帝就排斥佛教,比如将国都由南京迁至北京的明成祖朱棣,他虽然自称真武大帝转世,但也信佛。在永乐年间,智珠寺、嵩祝寺这个位置,是汉经厂与番经厂。经厂是干嘛的呢?说白了就是皇家御用印经厂,专门为皇上印刻经文,汉经厂专印汉文佛经,而所谓番经,就是少数民族语言的佛经。鼎盛时期,有八十多位秀才和将近九百名僧人在经厂内工作。

前些日子咱刚说完永乐大钟的故事,朱棣很重视这口大钟,它与新建的皇城、南郊的天坛一起、并称为迁都北京的三大工程。这口中国钟王,周身遍布经文,其中包括《诸佛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弥陀经》、《十二因缘咒》、《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经》、《楞严咒》等17种经咒,从这方面看,能说朱棣不信佛吗?此钟铸造完成后,就悬挂于汉经厂院内。

朱棣在位时,遇到万寿圣节(皇帝生日)等节日,都会由汉经厂主持敲钟作佛事,文武百官皆要身披袈裟到此听经,完事儿之后才能更换朝服继续上班儿。所以说,智珠寺这个地方,与佛教的缘分已经延续了六百年了。然而在解放后,智珠寺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几个工厂、单位轮番儿的占用这片地方,智珠寺很多建筑被破坏、甚至拆除,嵩祝院拆的更厉害。直到年,智珠寺才被重新发现和重视,近年来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修缮和复建,才呈现出今天的样子。

得了,今儿先聊到这儿,赶明儿没准儿再单门儿说说嵩祝院。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