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中轴线风貌重塑,北京擦亮金名片

来源:天坛 时间:2025/5/11
一条7.8公里长的北京中轴线,穿起了北京城的文化精髓和历史脉络。10月1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随着国家文物局党组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中轴线申遗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近年来,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百余项工程相继启动。太庙、社稷坛、天坛、景山等腾退工作先后完成;钟鼓楼、正阳门、先农坛、景山内一批重要文物建筑得到修缮保护,古都之脊重振。年5月28日,从永定门外北望北京中轴线。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修缮腾退,中轴线风貌重塑北京中轴线北端,鼓楼与钟楼静静矗立。不久前,鼓楼一层经过腾退修缮恢复了券洞历史原貌,首次对公众开放,全新的数字沉浸展亮相,带领观众穿越古今,探秘钟鼓楼和中轴线上“时间的故事”。正阳门在北京城门中规模最为宏大,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目前,正阳门箭楼已完成文物本体修缮,正在完善开放接待等服务设施,有望明年6月份左右向公众开放。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关战修介绍,此次修缮主要是为加强老城文物修缮保护,解决文物本体的安全隐患,提升正阳门遗产环境风貌,推动中轴线的申遗保护,“修缮采用传统材料与工艺,彻底解决了城台渗水、地面塌陷、浮雕脱落、屋面渗漏等险情隐患,对栏板、挑台进行加固,更换了破损瓦面,提升了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强度,还重铺了一层地面,重做室内油饰等。”修缮中,还发现了正阳门瓮城的大致位置,考古人员对局部进行了测量,查明箭楼门洞下的御道为清代遗存,并对箭楼南墙下的“北京首测水平石标”进行了考证。关战修介绍,依据《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未来将对部分消失的遗产元素进行标识,塑造魅力空间节点,提升北京城市的历史印记。再把视线转向中轴线南端,先农坛坐落在距正阳门不到3公里的地方。9月,先农坛“一亩三分地”里的黍子迎来丰收,一系列秋收体验活动在先农坛内举行,热闹非凡。年,这里恢复耕种并向公众开放后,每年都会迎来耕耘收获场景。据介绍,先农坛曾被多家单位无序占用,年,先农坛庆成宫腾退工作启动。去年年底,馆内腾退拆除了具服殿北侧、西侧的平方米办公建筑,打通了先农坛太岁殿前的历史景观视廊。如今,古建筑旁留出了两片空地,正在试种旱稻。“太岁殿西侧的院落,此前被住户占用了几十年,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和对方讲清楚中轴线申遗的重要性,倾听对方的诉求,用一年多的时间解决了,非常难得。”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说。今年8月,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提升,北京中轴线绿色空间景观提升(东城段)工程完工,全面向市民开放。站在永定门公园最北端南望,一条新的御道笔直向南延伸。该项目的完工,除交通路口外,不仅实现了南中轴御道的全线贯通,还提升了中轴线周边的环境品质,为市民提供了一处领略古都风貌、感受中轴线魅力的好去处。推动老城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登上中轴线上的最高点——景山公园万春亭远眺,一条壮美的中轴线向两侧延伸,北京老城的空间秩序正逐渐恢复。上世纪,因人口增加、违规搭建等问题,北京城许多民居院落、文物建筑已不复当年的景象。当时,如何恢复古都风貌,成为许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