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22时许,中国地震台网正式公布最新测定,12月10日22时28分在北京昌平区(北纬40.30度,东经.37度)发生2.0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
北京昌平在我们的印象中,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京地区不应该发生什么地震,不然北京怎么会作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的帝都呢?
北京城其实不然,北京地区历史上的地震不是偶然而是很活跃。在仅仅1.7万公里的范围内,地震频繁发生,仅历史记载在北京城区内就有七次之多,甚至有一次几乎达到了汶川地震的级别。
根据可考北京历史记载,北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自公元年至今,仅四级地震以上程度的记载达到次,其中有5次达到五级地震程度以上。
其中受灾程度最大的两次地震,分别为清朝康熙年间,北宋嘉佑年间。
一、清朝康熙年间
清朝北京城的俯瞰图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地震为最大规模的一次,根据《清朝康熙实卷》记载,几乎达到八级地震的程度,震中裂度为11度,几乎和汶川地震程度相近。在清朝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年9月2日)在平谷、三河发生大规模性地震,在记载中,是这样描述的:
东达辽宁沈阳地区,西至甘肃地区,南达安徽桐城。在这篇范围内,三河、平谷地区震动最为强烈,地表所有建筑荡然一空,几乎如山崩地裂、烈地漏水、土砾成丘一般的末日景象,当日尸横遍野、官民死伤无数。
震后坍塌的寺庙在书中记载当时震后的统计,这次地震仅死亡的人数就达到二万余人。这次地震对北京城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北京城的德胜、安定、西直门三个城楼被震塌,皇宫内院及外城墙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毁震塌现象。事后统计,北京城内震塌房屋有间,伤亡也有人。紫禁城皇宫统计共有31处宫殿遭到破坏,当时的康熙皇帝带领着皇子们住进了临时搭建的“地震棚”,当时北海的白塔也有不同程度的震裂,德胜门下裂开大深沟,沟中隐约可见地下水涌现出来;天坛附近也地裂出深沟,也有地下水冒水现象;城内外数丈长的地裂缝随处可见。末日景象,也不过如此了吧。
二、北宋嘉佑年间
北宋嘉佑年间的包公园除此之外,北京地区还有一次较大规模的地震,北宋嘉佑二年二月十七日,北京城南地区发生大规模地震,根据所描述的受灾情况,专家推测接近七级地震。
死亡人数达到2.5万余人,从城内到城郊,地表建筑几乎全部摧毁,事后统计伤亡数万余人。始建于唐朝武则天年间的悯忠古寺被夷为平地,也就是雍正年间重建的发源寺的前身。由于北京地区在北宋年间的记录并不大多,只能有这样一个大概的描述,但也足够让人心寒。
发源寺在查阅《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中发现,北京地区发生地震的第一记录出现在北宋年间,从北宋到清朝雍正年间,每朝每代几乎都会发生一次乃至多次的地震。不寒而栗的是,地震程度6级以上地震屡屡发生。
北京地区地处华北平原,按道理讲,不应该发生这样大规模的地震呀?
北京地质构造图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北京地区属于华北地震区一部分,但属于相对平静的一块区域。目前北京地域,根据材料及相关考证,现在的北京地区属于华北地震区第四活动期中,也就是年至今。北京地震一般震源较浅,没有重大威胁,但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高度现代化的北京而近日的北京,已经集成了高度的水电气工程,地震的不同程度对这些生命工程的威胁十分巨大。其次北京地区也常受周边地区地震影响,比如记忆犹新的唐山大地震,对北京的波及也是巨大的。
北京地区仅仅只有1.7万平方公里的地方,为何如此活跃呢?
北京地区北京地区的地理位置,恰好处于华北几个大断裂带的交汇部位,而这种地形,地震发生是比较容易形成的。在北京的地震震中和地质构造方面来看,北京城区位于八宝山断层,也就是说地堑带恰好在通过北京,这也成为北京城地震集中在城郊附近的原因。
近些年,北京城地区也常有轻微地震发生比如:
年11月15日上午07:57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交界发生2.2级地震。
年12月10日晚上22:28北京昌平区发生2.0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
唐山地震由此可见,作为五朝帝都的北京,发生地震并不是偶然发生,与其所处位置的地质活动导致的。
以史为鉴,地震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害,也督促着我们防范于未然,保护环境。
注:材料参考《清朝康熙实卷》、《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中国地质》图片来源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