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一番话成功让嘉靖皇帝下定决心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今日就让我们走近天坛,去感受历史气息。
嘉靖十三年,圜丘改名为天坛,方泽改名为地坛。天坛的坛墙分为两层,内墙和外墙。内墙是一个圆形,外墙是一个规规矩矩的方形,正应了古时“天圆地方”的假说。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里面 的景点也可不少。前几年特别火的“躺一躺能包治百病”的丹陛桥,此桥始建于永乐十八年,又叫海墁大道,是一座巨大漫长的砖石平台,桥面宽三十米,最中间的石板大路是皇上祭祀时的“神道”。丹陛桥北高南低,从外围逐渐向里走去,就仿佛一步步高升,逐渐接近天庭。
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据说一个人在这头说话,隔上几百米都可以听得一清二楚,而且声音悠长,颇符合那时的“天人感应”的学说,就像有神仙在和你对话一样。一人说话,万人回应。
其中最 ,也是最醒目的自然是天坛公园里 的圜丘坛。圜丘坛位于天坛公园的南部,是皇上祭祀的主要位置。
圜丘坛为雕砌的三层露天圆台,坛面为艾叶青石,汉白玉栏板、栏柱雕成。由于是祭天坛,圜丘的整个结构都别有用心,坛面、台阶、栏杆的石制构件,都取九或九的倍数,即阳数,用以象征天。坛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上面高喊或发出敲击声,周围即起回音,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大,好似一呼百应。
美不胜收的天坛,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历史感受,在惊叹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的同时,也被古人的智慧所深深折服。古代的建筑家,仅凭这自己所建造的工具,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神奇的建筑。故宫的华丽,天坛的奇迹,苏州园林的巧妙,兵马俑的震惊……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慨万分。
这里是康康人文,带你接近历史,感受、触摸充满历史的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