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优势 >> 正文 >> 正文

年轻人排斥相亲角,因为它与爱情无关中国

来源:天坛 时间:2024/8/28
广州天河公园有个相亲角,疫情之前每个周末的下午,相亲资料会被一根绳子串起来满满当当地挂在树干之间,近期记者走访了这个相亲角,发现年龄、学历、房子、车子、资产等所有能被确定与量化的信息,在这里都是“硬通货”。有关相亲角的报道,已经有过不少,包括中山公园、天坛公园、海淀公园北京这“三大相亲角”,在媒体的细致观察下,已无秘密与新鲜感可言。这些相亲角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相亲更像是一场市场交易,一切明码标价,一言不合就奔向下一家。这次对天河公园相亲角的报道,传递出几个重要信息,其中之一是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以广州为例,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广州30岁以上青年中,未婚比例约占两成,且呈总体上升趋势,因此年轻人变成了相亲角的“珍稀品”。但年轻似乎并不能给相亲者加分多少,在知道年龄之后,随后有关学历、房子、车子、薪水的询问,会将这些年轻人打回原形。在相亲角的评价体系里,年轻虽然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却不是一个很强的加分项。所谓相亲,有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相亲者要见一次面,坐下来,喝一杯咖啡、吃一次饭、聊一次天,甚至看一次电影,如此才符合相亲的定义,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一起码的相亲礼仪也被取消了,在相亲者之间,树起了无数的藩篱,正是这些十分功利的藩篱存在,让一见钟情、缘分等可以超越身份、收入、家庭等差异的浪漫说法,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从记者报道的天河公园的几个相亲例子来看,相亲行为本身所隐含的问题,也给相亲者以后的交往带来障碍。一些相亲者在短暂的相恋之后,会因一些很特别的因素而终止,比如报道中说的一名女生,因为英语口语不好而无法融入男友的圈子最后告吹,这样的例子貌似奇葩,但归根结底还是双方在开始时缺乏了解、在过程中没耐心磨合,结局自然只能是迅速分手。相亲角既有搞笑的一面,也有严肃的一面。在社交媒体上还有脱口秀节目中,网友与观众常因一些相亲段子而大笑不止,各种诡异的相亲经历,为段子手与演员创造笑料提供了无数素材,在这样的氛围下,真正有个性的年轻人与未婚者,对相亲是从内心深处反感与排斥的,这是相亲角平时看着热闹其实“成交寥寥”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家暴事件时而见诸网络,引起了绵延不绝的“恐婚”现象。本来未婚者就对恋爱与婚姻抱着可有可无的心理,所以更多时候,未婚者愿意消费婚恋段子,甚至不惜把自己当作段子素材讲述给别人听,一旦涉及实质问题,多采取躲避姿态。公园相亲角之所以长期存在,确实也有着它的严肃性,比如它多少都释放了父母对子女婚姻问题的焦虑,相亲角里的问询与交流,虽然大多建立在一个虚拟成交的基础上,碰撞次数多了,会让子女的“竞争力”得到一个客观的评价,如果真是婚姻的拥趸,结婚成家的愿望非常迫切,那么经过相亲角的检验之后,或能少走一点弯路。如果相亲角能够产生爱情,如果在爱情的基础上再多一点点童话色彩,那将会改变相亲角的形象,说不定也会吸引更多年轻人主动前来。可惜这样的故事很少见,在异化的评价体系和物化的选择体系当中,爱情发生的可能性,被悄悄地挤压光了。来源:南方都市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