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优势 >> 正文 >> 正文

天坛边鲜为人知的宝地,这里的国家一级文物

来源:天坛 时间:2023/1/28
北京皮肤病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48926.html

在北京中轴线的南端,有一处院落与大名鼎鼎的天坛呈左右对称;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冷门宝藏地,它现在的名字叫做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过去的身份则是北京五大坛之一的先农坛。这里平时游客寥寥,却坐拥国家一级文物为镇馆之宝——隆福寺藻井。先农坛共保存着隆福寺的四处藻井,其中尤以万善正觉殿的明间藻井和毗卢殿的明间藻井最为精美。

厕所边“抢救”出来的国家一级文物

推荐来古代建筑博物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里保存着隆福寺“抢救”出来的藻井,其中太岁殿里收藏着被誉为“稀世国宝”的隆福寺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更是国家一级文物。这处藻井再现世人面前,也经过了历史的波折与匠人的不懈努力。

▲隆福寺万善正觉殿老照片

第一次听说隆福寺藻井,是在年那部央视纪录片《北京中轴线》里,第二集专门采访了兴隆木材厂的第14代传人马旭初先生,他师从梁思成,曾参与了故宫、颐和园、北海等一系列皇家大型工程的施工及维修。马老讲述了隆福寺藻井的抢救过程;年大地震后,隆福寺建筑受损,藻井被拆,木构件被运到了西黄寺,丢弃在厕所边无人问津。

马旭初老先生在听说情况后,急忙赶到西黄寺,发现一些手指大的木构件甚至散在了露天厕所里,老人家不管不顾,亲自上阵一块一块打捞。捞出后冲洗干净,并找了些兴隆的老木工,将散落的木构件攒起来后,送到先农坛古建博物馆保存。

年,人称“李木匠”的文物局专家李俊阁,找来当时《营造学社》留档的图纸资料,十分不易地修复了这件国宝。但李俊阁也表示有些许遗憾,由于藻井经历多次拆散迁移,有些构件散失残缺;原来全国唯一的六层藻井经过全力修复也只复原了五层。尽管如此,藻井的整体气象仍撼动人心。

镇馆之宝——隆福寺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

(现位于古代建筑博物馆太岁殿)

现在,北京的古代建筑博物馆里有拜殿、太岁殿以及东西配殿等多个展馆;讲述中国古建筑的演变发展历程,以及明清两朝与先农坛的故事。如果你只为了藻井而来,可以直奔这里的主殿——太岁殿,最重磅的明代隆福寺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就在殿内最明显的位置。抬头一看,惊艳绝伦,叹为观止!

藻井整体为圆形,呈金黄色。高达四米多,直径约3米。圆形的藻井壁上布满了精雕细琢的天宫楼阁,仙人天女,四角有四大天王托举,雕刻绘画都异常精细。

第一层至第四层的托架上分别有楼阁式建筑32、16、16、4座,总计68座建筑;仅屋顶形制就有重檐歇山、重檐十字歇山、重檐圆攒尖、四角攒尖等。每一座建筑均由廊贯通,而各廊制作手法又有不同。层与层之间则以云纹相隔,层层天宫直达星河,巧夺天工到了极致。

顶部中央是一幅星象图,底色以蓝色为主,缀以颗金色星点;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而成的。在天文观测技术并不发达的中国古代,这些星宿在藻井中央的位置竟与现在专业设备观测到的并无太大差异。灯光一照,星河闪耀;琼楼玉宇,天上宫阙,如同一个时空的漩涡,让人目眩神迷。

这是我国现存明代藻井实物中的精品,堪称明清建筑孤例,也是属于古人的浪漫。在年的《北京日报》上,有一篇文章如此评价隆福寺藻井:“这座美轮美奂的藻井,不仅是一座稀世的艺术珍宝,而且在建筑史,天文史方面,具有极宝贵的价值。”

隆福寺毗卢殿的明间藻井

(现位于古代建筑博物馆拜殿)

目前悬挂在先农坛拜殿的正中。其实,要去太岁殿参观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会先经过拜殿,看到毗卢殿藻井。虽然给人的震撼程度稍逊色于镇馆之宝,但如果还没见过压轴的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的话,这处藻井也足够让人先惊艳一番。

藻井由小木作和木雕纹饰将四边形、八边形、菱形和圆形组合在一起。视觉焦点是中间的井芯,由一整块珍贵的金丝楠木雕刻而成的一条盘龙,雕工细腻考究,栩栩如生。周边环绕细密斗栱及龙凤祥云纹样,龙为行龙,凤为站立状和飞翔状两种。祥云环绕,跃跃欲飞,很有皇家气派。

正觉殿次殿藻井

(现位于古代建筑博物馆太岁殿)

与前两个相比,这个稍显普通;并且没有像前两者一样被悬挂在殿顶,延续藻井的装饰功能。它被安放在太岁殿进门后的右侧展厅,靠墙斜倚着,只剩一个框架。但是过去匠人高超的技艺水平,仍在盘龙的一麟一爪中,显露无疑。

《中国古代建筑展》

(位于古代建筑博物馆太岁殿拜殿、太岁殿内)除了三处藻井,展厅内还陈列着历代的建筑模型,比如人类从洞居、穴居、树居,一步步来到平原,从泥屋、石屋,到木屋、砖屋,再到彰显建筑水准走向成熟的住宅、宫殿、园林、坛庙、陵墓等各种功能建筑。材料逐渐丰富,技艺也越来越高超,风格百花齐放,历朝历代的传世经典建筑也越来越多。

展厅内可以欣赏到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模型,比如在拜殿内看到不少之前在山西拜访过的经典古建筑模型,古建筑大省自然也是介绍古建筑史时,绕不开的一个重点。熟悉无比的应县木塔、佛光寺、南禅寺、永乐宫等古建筑瑰宝一一呈现。另外还有瓦当、斗拱、雀替、门窗等专题展示区域,有助于系统了解各种古建筑的功能、形态。

在太岁殿内,还有堪称中国沙盘之最的“北京旧城模型”,虽然周围的灯光有些暗,但是沙盘上清晰的南北中轴线、四重城廓、六海八水、九坛八庙、棋盘路网等,依旧可以轻松一览无余。年时北京老城的空间格局、以及主要文物资源,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建筑视角阅尽历史长河,也算不虚此行。

五大坛之一的先农坛

这里有隆福寺藻井,这里有古建筑专题陈列,这里更是北京五大坛之一的先农坛。来到这里,除了补充古建筑知识,先农坛本身也是一处优秀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年)的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以及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地方,已有年历史。

与天坛一样,分为内外两坛,都是“北圆南方”的形制。年里,先农坛经历了数次大规模改建,就连名字也几经更替,从山川坛、神祇坛到现在我们熟悉的先农坛。这里也是北京皇家祭祀建筑体系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想要获得与先农坛有关的信息,可以去以下这些地方。

太岁殿:先农坛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十分气派的皇家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年),又叫太岁坛。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黑色琉璃瓦,绿剪边,每条戗脊上有七个脊兽。明嘉靖以前,太岁、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都在此供奉,此后则专门用来祭祀太岁及十二月将等自然神祇。目前,展厅中央还有过去的以三牲祭祀太岁的原状陈列。

神厨院落:是祭祀先农坛内诸神准备牺牲祭品及存放先农神牌位的地方,有神厨、西耳房、神厨正殿和神库四个展厅。

先农神坛:坛台位于开放的古坛区内,坐北朝南,四面各建有八层台阶。明清时期,仲春时节皇帝亲临或遣官来此拜祭先农。先农便是上古时期的炎帝,他教会百姓稼樯、勇尝百草,让原始先民从渔猎采摘过渡到农耕定居生活。

天神地祇坛:明嘉靖时期增建,用以供奉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农业的丰收。天神、地祇坛形制现已无存,只有保存完好的地祇坛石龛座,被布置在大草坪四周,示意地祇坛原有形制。

观耕台:清乾隆年间(年)将从木构改建为砖石观耕台,现保存完好。须弥座是由黄绿相间的琉璃花砖砌成,精美且全国唯一。

一亩三分地:皇帝亲耕的耤田,其实是当时重大祭祀典仪时,皇帝“作秀”的场所。皇帝千金之躯不能劳累,亲耕也要选个皆是阳数的“一亩三分”最小土地面积作为耤田。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亩三分地,也是由此而来。

具服殿:观耕台北,建在高大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顶。这里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时更衣并行藉耕之典的场所。现在的具服殿里,有关于皇帝亲耕的介绍。

结语

中国古代的优秀建筑,往往是历史的叠加,包含着各个时期的信息。从古建中,我们能体会到来自百年前的优雅、考究、霸气、磅礴、华贵。这一切的一切,就像时间的密码,不断延续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