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为什么是这样的北京我在山水和建筑中,感受

来源:天坛 时间:2023/1/20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夏日的黄昏,我总喜欢爬上我们宿舍的屋顶向西北望去。太阳在燕山山脉徐徐落下,残阳似血,远处堆集的乌云的颜色更加沉重。由远而近是无数的建筑群,它们就象没有生命的灰色的生灵,但在黄昏的余晖中增添了朦胧之感。到了最近处就是楼前黄土和野草了,然后是楼上孤零零的我。

虽然我在读研究生前也来过北京,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一种漫游者的心态,来观赏北京的山水和建筑。现在情况不同了。除了学习、亦即读书、上课、写文章之外,也没有太多令人心跳的事情可做。同时人平常囚禁在六公坟这个现代水泥所构筑的四合院内,也常常觉得憋气。因此人自然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出去走走,乘上的公共汽车,再转乘地铁,去转一转,看一看,去领略一下京城的风光。这样可以改变一下心境,使人再去学习的时候充满了活力。

北京作为京城,其实就是帝王之城。一个帝王生活的地方,也应该具有帝王之气。当然情况也许是互补的,帝王生活的地盘使帝王更具帝王气象,帝王也使他生活的地盘获得帝王之气。那么北京呢?当初的帝王选它帝王之都,可能的确是因为它的非凡。它的西边和北边是燕山山脉,南部和东部都是开阔的华北平原,往东去就是无限的大海。从山水的角度来说,山的雄伟高大和地的宽阔厚实似乎就具有帝王的德性。

自元朝始,经历了明清两代,这几百年来,北京作为帝王之都一直是中国的中心。这不仅赋予北京的老百姓有了皇城根的感觉,也使它的每块石头、每块泥土都吸纳了帝王的味道。在夏日的黄昏,我总喜欢爬上我们宿舍的屋顶向西北望去。太阳在燕山山脉徐徐落下,残阳似血,远处堆集的乌云的颜色更加沉重。由远而近是无数的建筑群,它们就象没有生命的灰色的生灵,但在黄昏的余晖中增添了朦胧之感。到了最近处就是楼前黄土和野草了,然后是楼上孤零零的我。

我向往这样一个帝王之都,但不是为了见某位帝王,更不是为了狂想当一位帝王。我只是相信它是一个大海,聚集了天下精英。我来到它的岸边,可以开拓我的视野,提高我的境界。黑夜来临,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灯火交相辉映,此时我才回到了我的斗室。关起门来一想,这个帝王之都与我有何关联?

当然京城的帝王意义已经消失了。其原因很简单,一代又一代的帝王早已在改朝换代中死去了,而且不再有复活的可能。另外新的帝王的诞生也不具备任何希望。除了帝王死了,似乎也风水不再。也许当时决定在此建都的人不过是一位风水先生,他充满智慧的眼光看到了在这山脉与平原的交界处的帝王气象。但现在已经变了。

北京的风不再是清风,而是黄风,是黑风。只要有一点点风,房里都会布满黄沙。至于春夏之交的风沙天气几乎一场恐怖的噩梦。狂风漫卷,沙土飞扬,它们好像是一群没有生命的害虫,要吞没北京市民的生命。风不清,水也不绿。据说北京在历史上曾有许多泉水,但现在连干涸的泉眼也找不着了。市内的几条小河都成为死水。在北京的日子里,我不得不怀念我家乡的水土,思念的母校的珞珈山和东湖水以及山水之间的一阵阵清风。

北京的风水虽然变了,但它的历史建筑却没有变,而被保留下来了。在西方,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在中国,建筑就是砖头写成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人们居住的历史,是人们生活的历史。当然北京所保留的主要的历史建筑并不是一般老百姓而是帝王所居住的地方。在那里帝王与天地沟通,与群臣谋事,与山水嬉戏。除了他们生活的空间外,那里还有他们死后的空间。这一切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北京的中心屹立着故宫,它是昔日的皇宫。南北东西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构筑了好一幅天人合一的图形。我曾多次去过故宫,除了领略它的建筑风格之外,还欣赏各种珍宝,字画和瓷器。故宫的红色宫墙和黄色宫顶当然是帝王的专用颜色,它本身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这提醒人们它不是平常人家而是天子之所,由此马上唤醒人们的敬畏之情。故宫院内的空地都铺满了石头,没有一根草木。这也试图营造一种肃杀之气,它似乎要扼杀一切情欲,幻想和激情,而只能保持一种崇敬的心态。

总之故宫的建筑是要显示出,帝王不是凡人而是天子;同时人对帝王所怀有的情怀不是如同对待人而是对待神那样。我急匆匆从故宫的一个房间迈到另一个房间,站在它中间空地的石板上,我有一种异常的沉重之感。我认为故宫的建筑是为半人半神设计的,它既不是为人也不是为神。后来我去了欧洲的一些帝王宫殿,感到了人性的气息,而去了罗马的大教堂,又看到了神性的光辉。但这两者在故宫都见不着。

也许帝王卸掉其神的面具还原成人的时候只是在颐和园这个地方。这里的山水不再具备天地神明的意味,而是春风夏雨日出日落。他们在此也不是天子而是山水的游戏者,甚至只是山水之间的一个凡人而已,如同山水之间的一切生物一样。遗憾的是我去这些地方时,由于参观者众多,我不像是一个真正的旅游者,而是成为了一个游行者。我很难体会到他们在不同的时令和不同的的风光。

北京的历史建筑以故宫为中心的平地上的建筑逐渐移向了山上的建筑。十三陵是帝王们的安息之所。我一直不想去这样的地方,这倒不是我拒绝与死亡的事物打交道,而是我反感帝王们这种死亡的态度。他们不仅在生前成为了真正的帝王,而且在死后还做着帝王梦。这个梦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它是虚幻的。为了它,死去的帝王们谋杀了许多活着的人们的幸福和快乐。去了一趟十三陵之后,我再也不愿去了。

北京北部最远的历史建筑也许就是在群山之间修建的历史长城了。它们是帝王们用以保护自己帝国的城墙。我爬到长城上,极目远望,长城就是群山之间的一条起伏的卧龙。我惊叹其美,惊叹其建筑与自然的合一。但在人们的语言中,长城还有另外的意义,姑且就笼统称之为非审美的意义吧。这经历了一个转变。最早的民谣呻诉了人们对于长城的痛恨,如孟姜女哭长城所表达那令人伤心欲绝的痛苦和悲愤。

但自现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以来,人们对长城却变成了赞美,它成为了独特的象征,它代表坚不可摧的抵御和防守的力量。人们对长城的非审美的意义或者具体地说是其政治意义进行了讨论。但这里也许需要一种审美的转换。当我登上长城时,只是把它看成一个伟大的美的艺术作品而体验其美。

除了这些历史建筑之外,北京还在解放初期新建了一些大型建筑。它们是在天安门广场东西的人民大会堂以及散布在城区的高大建筑物。新中国的人们要破坏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它们当然抛弃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借鉴了苏联建筑的理念。但这又是古希腊以来西文建筑理念的变形。另外这些建筑又似乎力图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其标志性的地方就是大屋顶及其变式。我在天安门广场以及长安大街散步时常想,如果我是一名建筑师的话,那么我将如何设计这些建筑呢?构想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是一种非常艰难的事情。

至于在新时期以来北京平地竖起的高楼大厦,特别是一些居民楼就彻底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洞的屋顶,只是成为了由水泥钢筋所砌成的巨大的火柴盒似的房子。它们所有的外观看起来都好像是一样的。我曾在一个居民区寻找要找的人家,结果很难区分这栋楼和那栋楼。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