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其内分为圜丘坛、祈谷坛两部分,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始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年,位于整座皇城的东南方,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
图片来源网络以中轴为分割线,从南向北分别是闓丘坛、皇穹宇和祈年殿,西侧还有斋宫等建筑。
图片来源网络圜丘坛又叫祭天台,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皇帝进行祭天的场所,是用汉白玉建成的一座三层的圆形石台。石坛高5米左右,分3层,每层均为9层台阶。
图片来源网络関丘坛的护栏雕有云龙图案,上层护板有36块,中层护板有72块,下层护板有块。上层直径9丈,中层为15丈,下层是21丈,三层的直径之和是45丈,有九五之尊之意。上层坛面的中心为一块圆形大理石,叫天心石,站在上面说话能听见声音被放大。天心石的四周有九圈扇子型石板。其四面还有两重红墙,四方位各有一组汉白玉门。
图片来源网络皇穹宇院落就坐落在圜丘坛北门外,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筑有三座琉璃门,其内主要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皇天上帝神位的地方。
图片来源网络皇穹宇内高19.5米,直径15.6米,底部直径15米,木拱结构,檐柱、金柱均为8根,向南开户,殿顶部为八根立柱支撑,天花板层层收紧,形成穹窿式藻井。中心有前圆后翘角石须弥座,高1.51米,直径2.53米。建造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座上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其左右为皇帝祖先的神牌。这里也是皇天上帝和诸神的寝宫。
图片来源网络皇穹宇主殿为一座单檐攒尖顶殿,内部鎏金斗拱层层向上叠加,构成隆穹圆顶。藻井中绘制大金龙,其四面绘制条小金龙。其中心座位上供奉用汉满文刻绘的金字皇天上帝神位。
图片来源网络其两面均各有一座配殿,是供奉日月星辰和风云雷雨诸神位的殿宇。
图片来源网络配殿为歇山殿,屋面亿蓝琉璃瓦铺就,正面台阶数为六,上绘有旋子彩画。东殿内供奉有大明之神(太阳神)、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位;西殿内供奉有夜明之神(月神)、云雨风雷等神牌。
图片来源网络皇穹宇四周以圆形围墙包裹,围墙高3.72米,宽0.9米,直径61.5米,周长.2米。采用磨砖对缝工艺筑造,墙顶以蓝色琉璃瓦覆盖。其墙面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有规则可循。以两人为例,分别站在东、西两方向,贴墙而立,一人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持续折射向前传递,传至另一端,说话声音可以小到耳语之声,即可使另一端听得清清楚楚,所以称为“回音壁”。
图片来源网络历史上曾经对天坛建筑的回声现象进行科学解释是在年,汤定元教授对皇穹宇建筑的声学效果进行了测试,认为皇穹宇围垣周密,表面光洁,使声波不被墙体吸纳,进而发生了反射,于是产生了回音,形成了独特的声学现象。
图片来源网络正殿门前甬路从北数,就是人们熟知的三音石。以击掌为例: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可以听到两声回音;而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到三声回音,让人感叹古人之智慧。
图片来源网络祭天时,皇天上帝的神位被供奉在台上北面向南一侧。每年冬至这一天,皇帝都会亲临到此祭天。祭天时要向皇天上帝牌位敬酒,以祈求它保佑来年的国运昌盛。而在这之前一天,皇帝要去正殿阅览祭文,上香祭拜诸神牌位,在冬至这一天之前还要请诸神牌位到祭天台之上。
图片来源网络皇穹宇南面有一条大道,叫丹陛桥,连接関丘坛、祈谷坛,被分为三条路,中间是神道,任何人都不可以走,皇帝也不例外,东面相对窄一点的路是皇帝专用的御道,西面是臣子走的王道。整条大道从南向北逐步升高,两端相差两米,取升天和祈福之意。其西面为祭祀饲养动物的“牺牲所”,东面又有祭祀宰杀动物的“宰牲亭”。
图片来源网络丹陛桥的北面有具服台,又叫“小金殿”,举行祭祀大典前这里会临时的搭建一个帐篷似的房子,皇帝会在这里更换蓝色的祭服,表示对皇天上帝等诸神的尊敬。小金殿内会摆放宝座、宝桌、香炉等祭拜物品。祭祀典礼结束后,小金殿会被拆除,而具服台仍会留下。
图片来源网络中心位置上的建筑为祈年殿,其修建于明永乐年间,起初是正方形,称之大祀殿,而后又改造,成为自上而下以青、黄、绿三种瓦片覆盖的三重檐圆殿,称为大享殿。
图片来源网络清朝乾隆时期,确定为祈年殿,修改顶部瓦片颜色为深蓝色的琉璃瓦片。
其建造工艺采用上屋下坛的建造形式,高32米,直径为30米,建造在3层汉白玉筑成的6米高的祈谷坛之上。
图片来源网络祈年殿是遵照“敬天礼神”的思想建造的,以圆形建造代表天圆。殿内里层有四根镏金龙井柱,高18米,底部直径为1.2米,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间是象征12个月的12根朱红金柱,外层是象征12个时辰的12根檐柱,中层的朱红金柱和外层檐柱总数24根,象征24个节气,再加上4根龙柱象征28星宿。
图片来源网络殿内的梁枋大木和顶棚均采用龙凤和谐彩绘而成。殿内中心石弥座上设有雕龙宝座,其上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后面是一座漆金屏风,东西两侧设有8个配位,供奉着清代皇帝祖先牌位。
图片来源网络这8个皇帝分别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每个牌位前均设有供桌,桌上漆器内均装有24种食物,案前的蓝色木盒叫“俎”,里面为牛犊1头。
图片来源网络殿内地面的中心位置以龙凤石铺就,是一块有龙凤形状的圆形天然形成的大理石,位于殿顶的藻井中心位置,自上而下为龙凤浮雕与龙风石上下相对。龙凤石的作用是在举行祈谷礼时,帮助皇帝确定祭拜位置。
图片来源网络皇乾殿地处祈年殿北侧,修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年),起初名为天库,明嘉靖年间改名为皇乾殿。
图片来源网络皇乾殿位于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中间以琉璃门相通,是一座以蓝色琉璃瓦片覆盖的庑殿式大殿,下面以汉白玉石栏杆为基座。其内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先祖神牌的殿宇,神牌都供奉于房屋状的神龛内。
图片来源网络每逢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掌管祀祭的官员就会去清扫和祭拜。在祭拜的前一天,皇帝回来上香祭拜,之后由礼部尚书上香,再由太常寺卿的官员把神牌恭请到龙亭内,由皇家的仪仗队(銮仪卫)把它抬到祈年殿内,摆放在相应的神位上接受祭拜。
图片来源网络皇乾殿东面有七十二间走廊,以檐通脊式打造的一间暖房,又叫“七十二连房”。长廊中部有五间“神库”,收藏祭祀之物;其西面是“神厨”,专门制作祭天的供品和糕点。
图片来源网络斋宫地处皇乾殿的西南方,两道围墙围住,外墙为砖城,内墙为紫墙。斋宫的正殿有五间房,顶部均为蓝色琉璃瓦覆盖,内部以拱券式构顶打造。大殿前的露台左右均有一个石亭,左边是斋戒铜人亭,右边是时辰牌亭。皇帝会在这里进行斋戒,其左面的亭内放一个方桌,上面铺有黄锦缎桌布,有一个身穿古代文官服饰、手持刻有“斋戒”铜牌的铜人摆放其内。
图片来源网络正殿的后面还有五间大殿,皇上进行斋戒时的寝宫。斋宫的东北方建有钟楼,皇帝祭拜前和祭拜结東,这里就会鸣钟。明清两朝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祈谷大典时,在祭祀的前一天,皇帝会先到皇乾殿上香行礼,再用龙亭把皇天上帝和各祖先的牌位请到祈年殿内,最后到神厨和神库察看祭祀物品,巡视结束会去斋宫进行斋戒沐浴。
图片来源网络正月十五那天,现在的凌晨四点,斋宫内开始鸣钟,皇帝起床走出斋宫,来到丹陛桥头的具服台更换祭服。祈年殿内外会点亮金灯和彩灯,鼎炉内焚檀香或松柏枝。
图片来源网络祈谷大典开始,在殿外的几百名乐官开始奏乐。皇帝穿着蓝色祭衣,经祈年门进入祈年殿,站着龙风石南面,陪同祭祀的王宫大臣立于大殿的门外,文武官员立于坛台下的庭院。皇帝在祈年殿内向皇天上帝和祖宗牌位行三跪九拜礼,然后百官也行三跪九拜礼。随后,皇帝献酒、读祭文、析祷天帝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向诸神牌位敬献玉帛和牺牲。最后撤掉祭品,将这些东西送进燔柴炉和燎炉内焚烧,送皇天上帝牌位归位,整个大典就结束了。随之,斋宫内开始鸣钟,皇帝回宫。
如有不符可删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