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文书院天坛研学
——探寻遗产中的奥秘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悬于万人顶上的苍天,古往今来都是为人所敬畏的象征。
古人空有登天之念,却无登天之梯,唯有建起这向天叩问的祭坛,期盼着天能与人相通连。而天坛,便承载起了六百年来人们对于天的渴望。
3月17日,高一1班与2班的同学们来到仲春时节的天坛,开展了一场游中观赏、品鉴与学习的主题研学活动。同学们分为建筑历史、天坛中的物理与生物三个研学小组,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天坛这座连通古今、跨越时空的文明遗产中的奥秘。
天坛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成祖永乐18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上天,祈祷五谷丰登,以及在大旱之年祈雨的场所,反映出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天地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建筑历史组的同学们跟随着学习建筑专业的学长,欣赏、学习了天坛建筑与历史的结合。在空间布局方面,首先运用轴线突出主体,一条高出地面的丹陛桥,直贯南北极两端,恰当的安排了不同体量和形状的建筑,成为整个建筑群的重心;其次,在轴线上的各组建筑又运用尺度对比的方式,突出主题,如圜丘外面的两层矮墙有助于空间的水平延展,使圜丘显得比真实高度更加高大。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他们外部的台阶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天坛还是中国传统建筑象征手法的杰出代表,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蕴含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主要建筑使用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圜丘坛的石块与栏板数目附会“阳数”或其倍数,并符合周天度的天象数字。祈年殿外三层柱子的数目也和十二个月、四季等天时数目相对应,这一系列的处理给建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物理组的同学们,随老师走访回音壁、圜丘等建筑,研究声波反射在天坛中的应用。皇穹宇是存放祭祀神牌的场所,墙面平整光洁,能够有规则地传递声波,而且回音悠长。同学们站在墙的不同位置说话,老师站在另一侧墙边也能清晰听到,此为回音壁。皇穹宇台阶下有三块石板,即回音石。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站立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时,可以听到三声回声。不得不说,古人的匠心与智慧确实令人叹服。
夏至草、荠菜、车前、蒲公英…这些名字在生活中或许能听到,但现在这些植物刚刚发出小苗,长出新叶,看起来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都顺利将这些植物一一找到,大家心中都充满了探寻未知领域的喜悦。在静穆的天坛公园中,无数的生命一代代繁衍生息,天坛有厚重的历史沉淀却不显得沉闷严肃,正是因为有这些微小却努力的生灵仍焕发出生机。在天坛,同学们会折服于古代人民在物理与建筑方面的智慧,也同样会为这些在地上攀附着的不起眼的植物而惊叹。
万树东风烂漫春,认取青松作故人。面拂春风,同学们沿着象征与天空相接的丹陛桥漫步,回望昔日天坛往事,拂去历史漫散的尘埃,一睹上一个六百年,跨越流动的时间与永恒的空间,纵观天坛的不朽历史。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