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图 http://www.znlvye.com/about/wzdt.html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刘书辰、张璇)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俄两国山水相连,文化迥异又能和睦相处、互学互鉴。这离不开民间交流为两国关系打下的良好基础,留学生更是扮演了沟通文化的“桥梁”角色。时值中俄建交70周年,三名俄罗斯留学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中国情缘。洛佐夫斯卡娅在天坛公园和师父学习太极拳。新华社记者张璇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天坛公园回音壁外,来自叶卡捷琳堡的洛佐夫斯卡娅正在跟师兄师姐们一起站桩,再过一会儿他们就要练习太极拳。年,洛佐夫斯卡娅第一次在俄罗斯见到中国太极拳师父芦春,之后便一直跟随芦春学习中国文化。今年9月赴中国求学以来,她几乎每周都在天坛公园里和师父练功。芦春说,洛佐夫斯卡娅对中国文化的热情非常强烈。洛佐夫斯卡娅的中国情结还要追溯到更早的时候。年接触汉语以来,她先后在俄罗斯完成了东方学及语言学的学业,后通过中俄高校合作项目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在家乡时,洛佐夫斯卡娅曾在乌拉尔联邦大学教授汉语。来到中国后,她继续从事翻译工作,为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沟通贡献力量。“虽然两国之间语言不通,但是人民的心灵是相通的。”洛佐夫斯卡娅说。大卫在清华大学校内咖啡馆学习。新华社记者张璇摄兴趣使然,天赋加持罗维卫,这是26岁的俄罗斯小伙科洛索夫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字,而熟悉他的中国人常叫他“大卫”。这位近年来在《歌手》、“汉语桥”等节目中频频亮相的留学生,在微博上收获了上百万粉丝。年,大卫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三个学期后,他主动申请与中国本科学生一起,攻读为期四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大卫进入清华大学深造,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其中,《狂人日记》这篇小说让他对鲁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后来发现鲁迅转译了很多日文出版的俄语文学作品,便萌生了进行中俄日比较文学研究的想法。”大卫说。今年,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的清华大学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名誉博士学位仪式上,大卫作为学生代表之一见证了这一隆重的时刻。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他期待两国人民能够在文学艺术领域开展更多的交流。“我希望除了《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些经典俄语歌曲,中国朋友能够了解到更加多元立体的俄罗斯,也期待有一天能在俄罗斯学生的教材里看到中国作家的作品。”他说。索科洛娃在旅行中。受访者供图行走中国,寄情山水“不久前我们组织俄罗斯留学生参观了北京的白云观和天宁寺。”来自圣彼得堡的中国俄罗斯留学生协会北京区主席索科洛娃告诉记者。俄罗斯留学生协会正式成立于年,是由北京语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俄罗斯留学生牵头创办的学生组织,随后又在上海、哈尔滨、沈阳等地建立分部。“我们协会的管理团队有将近60人,主要是帮助俄罗斯留学生适应当地生活,感受中国文化。”索科洛娃说。年,索科洛娃加入协会工作,这一年也是她在中国求学的第一年。这些年来,索科洛娃常去中国各地旅游,重庆给她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重庆是长江的流经之地,既有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又有美丽的山峦和丰富的美食。我很想把它介绍给我的俄罗斯朋友。”她说。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年在中国高校学习的俄罗斯留学生超过人。今年,有着俄罗斯“高考”之称的俄罗斯统一国家考试首次正式将汉语列入外语考试科目。根据今年9月签署的《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双方商定扩大教育领域双向留学交流规模。“两国关系越来越密切给更多的俄罗斯年轻人提供了学习汉语的机会,这是好事。”索科洛娃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