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
在“烧脑”的信息化行业,攻关克难20多年的张艳新,一头青丝变华发。
家在天津的他,少了几分“天津人”的幽默,炯亮的眼神中多了几分严谨和理性。
武汉理工材料学专业毕业的他,凭着自己的兴趣和坚持,“白手起家”,成为大厂金隅天坛家具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隅天坛家具”)信息化建设拓荒者,数智化定制家具的“最强大脑”,指挥机器人、电脑定制家具,替代传统人工“锛刨斧锯”的生产模式。
当选“河北工匠”,他反复强调这是整个团队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大家的荣誉,自己有点“受之有愧”。
张艳新操作开料机
把大学调剂的人生轨迹“编写”回来
年,张艳新收到了武汉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过不是他心仪的计算机专业,而是材料学专业。
“大学报志愿时,勾了个服从分配的选项,结果给调剂到材料学。原本我报的是计算机。”张艳新说。
原来,上高中时,张艳新看到网络黑客技术类文章后,对网络科技的兴趣与日俱增。但经过一番思考,张艳新还是按着开学日期,到了武汉。
材料学、计算机,这两个学科实在有点“南辕北辙”了。但在张艳新这里,自有平衡之道:材料学是专业、计算机是爱好。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艳新在学习之余,一直自学计算机知识。即使参加工作后,张艳新也没有放弃。
来到大学后,张艳新自学编程、C语言等计算机知识。“我感觉也不是很难,编了一个类似钟表的小程序,同学们很吃惊。”张艳新说,“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没有现在这么普及。会‘盲打’、玩得很溜的人不太多。”后来,张艳新用basic语言编了一个类似“华容道”的小游戏。“我这个加进了新的玩法儿,这是买不到服务的游戏方式。”
年,在武汉上大学期间,张艳新和舍友7个人凑钱买了台电脑。“从学长手里买的二手电脑,一共多块钱。即使AA制,我也掏了来块钱,相当于三四个月的生活费了。”张艳新说,“为了玩会儿电脑,我们7个人商量着把每天甚至每周时间分成7份,排了7张‘玩电脑课程表’。到谁的时间了,谁才能玩会儿,都掐着时间抢电脑。”
大学毕业后,张艳新进京入职金隅水泥,在水泥行业干了两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陪朋友找工作的张艳新,却帮自己找了个新工作机会——“陪他们在天津转的时候,看见一个IT公司招人。我就顺手留了个联系方式,后来这公司打电话让我去面试。”张新艳说,“面试时他们用的编程语言我不会,回去买书自学了一个月,我又去找他。领到医院管理系统的面试任务。”
不久,张艳新把这个小程序编写出来了,同样他也为自己“编写”了20年的IT生涯。“此后我一直在互联网公司辗转、工作,大数据开发、系统管理等职位都干过。”
张艳新现场指导系统应用
“白手起家”成为信息化建设拓荒者
在张艳新重新“编写”人生轨迹时,66岁的老牌国企金隅天坛家具也在审视、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多板块、多业态、生产离散及内部信息碎片化、不对称性等居多特性,造成金隅天坛家具流程繁复、阻塞,流转低效,成本居高不下,管控难度大等一系列沉疴旧习,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一一化解。
年,金隅天坛家具提出数字化生产理念,但当时全厂只有一个信息化工作人员,部门需要单列、团队需要单建、牵头人需要单招。
“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金隅集团,感情比较深,现在有种回家的感觉。”张艳新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小20年了,我也确实希望有这样一个崭新平台。做一个信息化建设的拓荒者、设计者,最大限度实现我的个人价值。”张艳新开玩笑说,他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代表人物。“家在天津,公司在北京,工作地点在河北大厂。我经常是上午在大厂,下午去北京,晚上回天津。三地来回通勤跑。”
金隅天坛家具需要信息化建设牵头人,张艳新需要一展胸中沟壑的平台,双方“一拍即合”。
“胸有森林也要先种树”。面对金隅天坛家具近乎一张白纸的数智化转型道路,张艳新先后组建立体系治理办公室和信息资源部,推动各个业务单元再造流程,促使各个业务单元自我革新。流程再造,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思路;同时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固化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引入项目管理方法论,保证了所有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落地。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人才,这点起初让张艳新头疼了不少时间。“人才难求,最初招了3个人。有的技术不太成熟,需要继续培养。”此时的张新艳,在设计金隅天坛家具信息化建设蓝图的同时,还要抽时间码代码编程序。
万事开头难,以仓库管理为例:东西找不到,堆放管理混乱。经过信息化改造,由以前的“人找货”,变为“货找人”:每一个货位都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