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资源 >> 正文 >> 正文

北京天坛与明朝那个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的故

来源:天坛 时间:2023/5/26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专业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天坛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充满了虔诚的敬畏和恐惧。为了能够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每年都会对天地进行祭祀。同时历代帝王认为他们能够统治国家,是上天赋予的权利,因此自命为“天子”,对天地顶礼膜拜,以求得到上天的庇佑。北京的天坛就是我国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

天坛是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于永乐十八年(年)建成的。当初的天坛可不是圆形三重檐鎏金宝顶的样子,而是一座一层的矩形房屋。那么到底是谁把天坛建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下面就来说说这段故事。

天坛

明代永乐皇帝朱棣在目前祈年殿的原址上建的房屋叫“大祀殿”,外观就和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很相似。朱棣不仅在这里祭天,还在这里祭地、日神、月神等等神仙,也就是天地合祭。然而到了嘉靖九年(年)时,嘉靖皇帝认为天地合祭的做法不太妥当,于是决定大刀阔斧地对祭祀制度和建筑进行改革和改造。他首先增建了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然后在安定门外建设了方泽坛,也就是现在的地坛,用来祭地。在朝阳门外修建了日坛,用来祭祀大明神太阳。在阜成门外修建了月坛,用于祭祀夜明神月亮。就这样原来的天地合祭制度被改成了天、地、日、月都分别祭祀的制度了。

皇穹宇

那么嘉靖皇帝为什么要违背祖制,对祭祀制度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呢?这其实和他的身世有着直接的关系。嘉靖皇帝之前的皇帝是正德皇帝朱厚照,三十一岁就驾崩了,没有子嗣。按照明代“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皇室和大臣们决定由正德皇帝的堂弟兴王朱厚熜来继承皇位。

朱厚熜从自己的封地湖北安陆启程赴京即位,在到达北京良乡时,因为礼仪问题与礼部大臣们发生了冲突。原来,大臣们认为朱厚熜要先过继给正德皇帝当儿子,才能以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所以只能以太子的身份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住在文华殿。但只有14岁的朱厚熜认为,我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当太子的,所以必须从皇帝走的大明门进入紫禁城,在奉天殿直接即位。双方因这个问题争执不下,陷入了僵局。最后朱厚熜放声大哭,表示如果不让我走大明门,我就回湖北,这皇帝我不当了!大臣们最终妥协。

天坛

朱厚熜即位后,又因为自己的亲生父母的尊号问题,与大臣们展开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什么才是正确的礼法?最后这场争论还是以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胜利而告终。从此嘉靖皇帝便开始推翻一些祖制,全面推行自己制定的礼法为正统礼法,也进而树立自己皇权的正统地位。

嘉靖皇帝对祭祀制度的改革尤为彻底,他在北京城四周分别修建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对天地日月分别进行祭祀,其中尤以天坛的建筑最为宏大。嘉靖皇帝下令拆除了大祀店,在原址建立了目前祈年殿建筑形式的大享殿,专用于祈谷,即祈求五谷丰登。在祈年殿南新建了三层的圜丘坛,专门用于祭天。每年秋天,嘉靖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祭天大典,以回馈上天的恩赐,保佑来年五谷丰登。

到了清朝,祭天大典改在春天进行,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乾隆皇帝把大享殿改名为“祈年殿”,并进一步扩建了天坛的相关建筑,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坛的建筑形式和格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