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资源 >> 正文 >> 正文

何尊秦两诏铜权189组件一级文物亮相清

来源:天坛 时间:2023/1/22
北京皮肤科医院那个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72648061290025&wfr=spider&for=pc

“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青铜祭器何尊上;石峁古城遗址出土的神面与双兽纹石刻,首次与观众见面,对称的图案和尖顶是对“中”与天极的体现;精美绝伦的鎏金银铜竹节熏炉,蕴含着“以竹为宫,天子居中”的象征含义……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余组件周、秦、汉、唐的珍贵文物诉说着中华文化的“与天久长”。

展览汇聚了余组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组件。本报记者阎彤摄

观展亮点

组件一级文物堪称规格最高

“博物馆向观众提供了最大的展览空间——平方米的空间。这是陕西文物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汇集,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向观众奉献的一次周、秦、汉、唐历史文化的饕餮大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展览执行总策划杜鹏飞说,展览汇聚了陕西省35家文物单位的组件周、秦、汉、唐历史时期的文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4组件,其中一级文物组件,占比高达60%,几乎包含了陕西各个时期最重要最精美的文物,全面呈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时期中最为精湛的艺术造诣。

鎏金铁芯铜龙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周、秦、汉、唐等14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展览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主要轴线,通过民之初生、创制垂法、秦国崛起、皇帝临位、天子居中、多元融汇、天衢盛世七个单元,从艺术视角展示了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陕西历史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璀璨华章,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

北斗七星图

是文化“彩蛋”

展览前言处,巨大的圆形主视觉图上,“与天久长”四字气势磅礴。随着主视觉图的灯光缓缓下降,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一组北斗七星图跃然于展板之上。策展人谈晟广说,展览给观众留下很多隐藏的“彩蛋”,这组北斗七星便是其中之一。展览的另一条线索,便是贯穿展览始终的主题与中心——“中”和“天”思想。展览主题“与天久长”典出汉代吉语,以此祝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运昌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汉唐盛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薪火永续、与天久长,寓意深刻而美好。简单的四个字,除“吉语”寓意外更是别有深意。谈晟广透露其中玄机:从展板上的北斗七星图案到展馆中一系列文物,都与“中”和“天”思想紧密关联。

汉代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天帝所居是天的中央——北天极,这里提到的“天”并不是头顶天空,而是北天极一片很小的区域。周天的星星围绕北斗旋转时,就在遵循各自规律,而圆心亘古不变。古人通过观察这样的天象,逐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天文为核心的人间秩序和信仰传统,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根源都是由此而来。因此,“与天久长”不是一句空话,中华文化是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正是因为我们的秩序与传统是根据宇宙自然规律制定的。

观展解码

镇国之宝何尊最早记载“中国”两字

在本次展览展出的诸多珍宝中,必看的一件便是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何尊”,这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做的祭器。

何尊

专家介绍,这是一尊青铜酒器,刻有精美的“饕餮纹”浮雕,是西周早期第一件有纪年的青铜器。作为镇国之宝,它已被列入中国64件永久不准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目录中,它的最高价值在于尊内铸有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在国家的中心﹙成周﹚管理天下”,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国”二字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源头最早可追溯至此。

不过,这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中国,据“清华简”《保训》,文王在弥留之际将“中”授予武王,这里的“中”就是天命。随后,武王凭借“天命”伐纣灭商,建立西周。而“中”也慢慢扩展成了“中国”。

历史上,周公总结了上古以来的政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中”为基本原则,建立了一个由核心到外缘依次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乃至庶民、工、商、奴隶的同心圆式宗法制度社会结构,就像周天的星星环绕北天极转动一样。相应的,礼器(如青铜器和玉器)的制作和使用,也要遵循基本的形制、纹饰、大小、数量、组合关系。礼器成为标明器主身份、权位的象征性标志物。

西汉鎏金银铜竹节熏炉

或藏早期东西方交流秘密

走进“天子居中”单元,国宝级文物鎏金银铜竹节熏炉熠熠生辉。熏炉通体鎏金鋈银,精雕细镂,九条龙装点其间。“九”在我国古代是皇权的一种体现。据其上的铭文记载,此炉是西汉皇家未央宫的生活用器,是汉武帝刘彻送给姐姐长阳信公主的。

“竹节熏炉体现了天子的概念。”谈晟广说,此件“竹节熏炉”的样式,绝不同于通常所见的熏炉。在形制上,与古希腊的高脚香炉有相近处,其间或许隐藏了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秘密。“古希腊高脚香炉为何会有‘节’的处理?”谈晟广介绍,熏炉上的竹节并不只是简单的装饰,而是有很隐秘的象征性。北京天坛是明清帝王祭天的地方,这种制度的定型始于汉武帝,他造甘泉宫以祭天,设紫坛,建竹宫,这就是《三辅黄图》中所说的:“以竹为宫,天子居中”。此外,节令的“节”是竹字头,西周“制礼作乐”亦称“制节作乐”,礼就是节,故有“礼节”。“这些都表明,竹子和天子互有联系。”

秦两诏铜权

看秦始皇如何统一度量衡

展览中,可以发现一件铜质的“两诏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砝码或秤砣。这件器物的壁上刻有铭文,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年)诏书和秦二世元年(前年)诏书,其中始皇诏书原文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承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这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杜鹏飞介绍,当时是怎么统一度量衡呢?诏书被铸或刻在许多量器上,或做成铜方版镶嵌在铁权上,钉在木质容器上,作为法定的标准器发布到各地。“这件‘权’保存完好,没有锈蚀残缺。学术界确认秦代一斤的标准重量时,将它作为基本依据之一。所以它不仅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见证,而且也是研究古代衡制的珍贵资料。而且这件文物上刻的字体是小篆,也就是说,书同文、车同轨、量器统一都是从秦始皇二十六年开始的。”

石峁遗址神面与双兽纹石刻

出土后与观众初次见面

神木市石峁遗址出土的神面与双兽纹石刻,是距今四千多年的古物。此次在清华的展示,是它自出土以来第一次与观众见面,甚至连文物等级还没有评定。杜鹏飞介绍,石峁遗址目前在学术界还是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