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城市入选,为何最后敲定北京?
年新中国成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建都的问题。选择一个城市作为首都,必然要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来考虑,最后敲定了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而事实上,当时的北平、广州、上海、哈尔滨、西安、延安、成都、洛阳、开封、南京、重庆这11个城市都是首都的备选项,但是其他的10个城市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刷了下来。
大略说一说原因。西安在历史上曾作为十朝古都,但是它的缺陷也很明显,太偏西了,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是在东部沿海和江南,所以西安不合适;当时中原经济落后的原因改变不了,加上交通和黄河水患等问题,使得黄河沿岸的两座历史名城开封和洛阳也失去了一国之都的条件;至于南京的落选,王稼祥解释说,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形势看,也不适宜在此建都。
那么最后为何选择了北京呢?
其一,北京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接东北和关内的咽喉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其二,历史底蕴。北京的历史非常悠久。作为明清两代的古都,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紫禁城、天坛、颐和园、长城、十三陵等世界文化遗产。北京的历史悠久不仅仅在于有这么多的文化遗产,不单单表现在外在的建筑模式等表象上,更在于沉淀于无形之中的文化底蕴。
北京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召公被分封到燕,当时燕国的中心在今天的房山琉璃河附近。因为姜子牙被分封到齐国,所以自古燕齐多异士——方术之士比较多。如同周公被分封到鲁国,所以鲁国的文运非常发达一样。后来少数民族不断融入中华文明当中,历史上这片热土进行了太多的纷争,最早定都在北京的是契丹人建立的南京,作为陪都;后来金人在这里建立了都城,即金中都,在今天的南城陶然亭公园周围;后来蒙古人在这里建立了元大都,才使得北京城初具规模。直至后来的燕王朱棣正式将大明王朝迁都北京城,大兴土木,才形成了北京城近代的壮观规模。以年紫禁城的落成为标志,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心地位真正确立下来,左右了六百年的中国历史,太多的历史事迹发生在这座古城。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国元勋们在考虑定都的时候,分析过很多城市,南京、西安等都曾在考虑之内,但是最终还是选定北京为首都。北京虽然其战略纵深不够大,比较容易受到攻击,而且不如西安历史悠久,且地理位置处于中国版图的中心点,但北京以其在中国近千年的历史中无可比拟的优势胜出,既有其现实的选择,也有着历史的一脉相承。
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四个决议案,其中一个就是定都北平,即日起,改名北平为北京。
资料:《开国大典备忘录》、《哲学与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