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距今已有余年历史,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前段时间不忙,领略了一下他的风采。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祈年殿古代皇帝“敬天礼神”的地方圜丘又称祭天坛,古代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地方皇穹宇“皇”指至高无上,“指”天,“宇”指宇宙或指屋宇斋宫古代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斋戒的处所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坛的建筑里淋漓极致的体现了这一哲学思想。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36根、中层72根、下层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块;下层从十九环的块至二十七环的块,三层共个"九",为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
圜丘介绍祈年殿外形恢弘威严、有擎天之势,静雅之中带着动感。三层重檐的攒尖宝顶,三层汉白玉石坛,祈年殿采用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内部结构无大梁和长檩,檐顶以柱和枋承重,共有28根楠木大柱,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代表一年四季,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代表12个月,支撑着第二层屋檐;外围12根檐柱代表12时辰。殿内三层环立的28根大柱、殿顶藻井以及藻井周围环立的8根童柱,这些都是用圆形来表现的,三重檐、三重基表现“天有三阶”之说,强调“天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所有的圆形构造表达了古人的“通天”思想,呈现出了“敬天礼神”的观念。
祈年殿部分内景天坛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礼仪规制、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完美传承了古代中国的祭天文化,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斋宫内景浩浩载匆匆而过,时光如白驹过隙,王朝风流散尽,却留下这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成为历史云烟的见证者,也是沧桑历史的传达者。公园里古树森森,绿意盎然!
天坛公园内古树绿植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