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发展 >> 正文 >> 正文

海淀南长河,上新长河观柳御道游船夜

来源:天坛 时间:2024/12/26
城水相融如诗如画南长河作为北京现存唯一的皇家御河承载着首都历史文化的记忆自明朝起,南长河便为历朝历代帝王去往瓮山泊行宫(现颐和园)、万寿寺行宫的必经水上御路。历史上,南长河曾作为北京城漕运引水河道,保障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水利畅通,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中部的国家级保护文物广源闸,见证了此段历史。古时的南长河,连接宫苑、寺庙、稻田、坊市,沿岸风光享有“天坛看松,长河观柳”的美誉。如今,完成沿线景观升级的南长河,串联起“三山五园”、中关村科学城与核心老城区。御河文化景观与当代城市功能相融合,同时综合承担着行洪及水量调蓄、城市交通、慢行系统、生态净化等功能,南长河已更新为一条蓝绿交织、古今交融的城市文化景观廊道。现状南长河南北以河道上口为界西至蓝靛厂南路东至北京展览馆后湖全长5.5公里▲现状南长河流域图经过近三年的治理南长河河道治理和环境整治项目于近期全面竣工北京动物园西门到蓝靛厂南路滨水慢行系统全线贯通同时,沿途打造河岸景观再现“长川古胤御河秀,万寿千梵日月长”的皇家御河风貌01滨水空间“畅”起来南长河全线,横跨西北三环附近的老城区。改造后的南长河由原先单调的城市河道华丽蜕变为一处集休闲、赏景、社交、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滨水空间,河岸风光旖旎,河畔游人众多,古御道焕生机、现新颜。记者从海淀区水务局了解到,本次环境提升,将原有狭窄的水边便道,由原来的1米拓宽为1.5米,沿线增设竖向交通台阶及观景平台、滨水挑台,新增“御河游”滨水步行线路,市民可由颐和园经昆玉河滨水步道、南长河滨水步道步行前往动物园,有效缓解半壁街、五塔寺路人车混行的情况。▲南长河桥下空间改造后的南长河,以舒适的环境、景色优美的滨河风光成为市民游憩拍照、集聚享乐的活动场地。沿途围绕南长河历史文化搭建的诸多建设内容,融入“三山五园”文化带,风格典雅统一,提升了周边环境品质,增加了老城魅力。02水岸景色美起来本次南长河景观提升工程,将传统中式风格的倚杖栏杆、须弥座、传统纹样等古典元素融入河岸景观设施中。同时,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于河道两岸种植山桃、碧桃等春花树种,补植高大柳树,丰富了原有场地春夏冬三季单调的植物景观,以古今交融的传统景观表达,尽力还原“长河观柳”的盛景。改造后的南长河,有效缝合了滨河蓝绿空间。南长河滨水步道的贯通,将昆玉河、南长河沿线的颐和园、长春健身园、巴沟山水园、金源娱乐园、南长河公园、紫竹院公园以及北京动物园串联起来,衔接绿地总面积约.6公顷。为全面提升南长河水域水质,本次改造充分考虑河道狭窄、空间有限的现状条件,通过增设20处净水设施,采用泥沙旋流设备、砂基净水设施等手段,拦截泥沙、油污等污染物入河,有效解决河道沿线面源污染问题。海淀区水务局工程科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本次南长河河道治理和环境整治项目,我们不仅对河道水质、岸堤植被和沿岸观景平台进行了提升改造,还设置了夜间观景模式,让市民朋友可以在夏季沿河纳凉时,欣赏到美丽夜景。”03长河文化“活”起来古时,南长河是北京城漕运引水河道和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多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绘画当中,文化意义深厚。如今,改造后的南长河已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本次治理,以历史为魂,以生态为骨,充分挖掘了河道历史文化内涵,选用《万寿图》、《胪欢荟景图册》、《冰嬉图》等内容作为沿线笔画景墙。通过修缮周边环境,与河道现存的重要历史文物——广源闸风格呼应,向市民展示历史河道景色、古都风韵及节庆盛景,生动表达着皇家御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市民可沿滨水步道游赏长河盛景,参观滨河历史图景浮雕、壁画,扫描沿途设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