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生命“孩子很好,是阴性,今天体重又长了点,放心吧。”医院专门为新冠阳性的孕产妇设置的“红区”病房里,妇产科医生张奇一露面,刚刚生产完的妈妈们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自己孩子的消息,听到张奇的话,妈妈们顿时开心起来,不住口地追问着孩子的点滴细节。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患者就医需求,医院超前规划,开辟针对新冠阳性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红区”病房,特别专门开辟阳性孕产妇产检平台和专用病房,截至12月9日,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有14个新生命在“红区”诞生。“红区”里的临时“月子中心”医务人员在“红区”里照顾新妈妈“没想到我是第一个在‘红区’生孩子的妈妈,特别感谢医生们在当时疫情那么复杂的时候,一点没有犹豫给我做手术。”刘女士怀孕已经40周+,12月4日,她忽然出现发烧症状,体温达到38.5℃,自觉胎动减少,核酸显示为阳性。情急之下,她联系了一直为自己进行产检的医院妇产科医生张奇,“张大夫没有犹豫,医院。”12月4日21时51分,医院急诊,张奇进行检查后,决定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大约2小时后,在医院的负压手术室里,刘女士的女儿顺利出生,随后,医院急诊二层的“红区”病房,而她的女儿被送到新生儿监护室专门开辟的小“红区”。第二天早晨,张奇在“红区”病房里再次见到了刘女士。“虽然我穿着防护服,但她一眼就认出了我。那时候她的烧已经退了,精神挺好的,看见我也很高兴,一直打听小宝宝的情况。”今年30岁的张奇结婚不久,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是个经验丰富的“老”产科医生。在为刘女士手术前,由于经历了“逢阳”病例病房临时封闭排查消杀,他已经在病房住了一周多。“我是科里为数不多的男产科医生,年轻、体力好,又有了‘红区’手术的经验,留在‘红区’最合适。”医院同意,张奇就这样留在“红区”,成了“红区”里的“临时奶爸”。“忙”是张奇在“红区”的常态。5日早晨刚跟刘女士交流完,紧接着就有两名阳性孕妇需要手术,都忙活完已经是将近十个小时之后,甚至没来得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现在‘红区’只有我一个妇产科医生,检查、手术、医嘱、查房都需要我来完成,对我的专业素养是一个考验。”张奇说。12月6日凌晨,一名孕周较小的阳性孕妇宫外孕大出血,已经处于休克状态。此时张奇刚刚完成一台阳性孕妇的剖宫产手术,接到通知后立即联系血液、麻醉、手术室等部门进行准备。此时,孕妇腹腔内出血达到毫升,血压只有40\60毫米汞柱,情况十分危急。医护人员们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迅速完成麻醉、快速开腹、找到破裂的输卵管,果断进行单侧输卵管切除,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而张奇回到休息区,已经是凌晨3点,简单吃了两口饼干,凌晨4点下医嘱、4点半解决用药问题、6点又一台剖宫产手术……和张奇一起进入“红区”的,还有一名产科护士杜珊珊。产妇护理与其他护理工作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除了日常护理外,张奇和杜珊珊还要承担“小教员”的任务,为其他护士们进行产妇护理的培训。随着进入“红区”的产妇越来越多,“红区”专门开辟了“红二区”,作为产科病房。到12月7日,这里的产妇已经有11名,随着大家越来越熟络,互相间的交流越来越多,病房里也热闹起来,大家交流“育儿经”、聊起家长里短,俨然一个特殊的“月子中心”。监护室里的“新家庭”新生儿监护室的护士们悉心护理小宝宝阳性妈妈们生下来的宝宝都在哪里,他们过得怎么样?在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新开辟的区域里,这几天在红区陆续出生的14个小宝宝有的睡,有的哭,有的“张牙舞爪”,正在忙着“恣意生长”。“我们临时调整了新生儿监护室,腾空一部分病房扩展出了一个新的区域,按照院感的要求规划了‘三区两线’。”护士长郅浩亮说,这些小家伙中除了一个是足月生产的以外,其他的都是早产,最小的刚刚35周,不少宝宝有黄疸、感染、低血糖等问题。为了保护这些小宝宝,他们出生后会被第一时间送到新生儿监护室,护士们会为他们进行抗原检测,然后这些小家伙就会被送进暖箱,在年轻的“护士妈妈”们的照顾下开始人生之旅。“如果孕妇高烧38.5℃持续1小时以上,就可能对孩子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我们接诊的阳性孕妇出现持续高烧症状后,不少自述有胎动减少的情况,说明高烧很有可能给胎儿造成宫内缺氧的情况,为了保护孩子,对于足月或接近孕足月的阳性高烧孕妇,必要时需要剖宫产。”张奇说。妈妈们只是在手术室见了一眼宝宝,随后就被分开。为了缓解妈妈们的牵挂,张奇和郅浩亮们就成为联系妈妈和宝宝的“信息员”,“红区”和新生儿科的电话也成了“热线”,宝宝们每天吃多少、身体好不好、又长了多少,每天查房都成了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些有特殊经历的宝宝,医务人员们也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一方面不少宝宝的父母都是阳性,这些宝宝会不会感染病毒是我们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