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发展 >> 正文 >> 正文

吴大猷的爱情故事

来源:天坛 时间:2023/3/29

--作者:龙飞

年暮春,吴大猷率台湾物理学家代表团到北京参加由杨振宁主持的国际物理学学术会议。踏上这片阔别了46年的故土,老人不禁感慨万千。休会期间,他要去圆一个梦,一个美丽的梦。在李政道陪伴下,吴大猷来到天坛公园。这里阳光明媚,他站在回音壁前,将耳朵贴在壁上,从另一边传来李政道的轻声呼唤:“吴先生,您听到了吗?”

“听到了!听到了!”吴大猷欣喜地回答着,神情顿时变得恍惚起来。他似乎一下子回到了60多年前,仿佛听见少女阮冠世的柔声细语……天坛回音壁是他俩相爱的见证。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此时此刻吴大猷忍不住淌下热泪。往事一幕幕、一桩桩出现在眼前……

初识红颜知己

吴大猷未满5岁即丧父,14岁随伯父从家乡广东北上读书,进入天津南开中学。读高二时,他以同等学力考上南开大学,成为物理名师饶毓泰的得意门生。

在年冬天的理学院师生同乐会上,吴大猷第一次同物理系一年级女生阮冠世相识。这位长着一双明亮大眼睛、脸色略显苍白、亭亭玉立的少女,令他一见倾心。以后通过几次交往,吴大猷发现这位少女不仅容貌娇好,而且意志坚强。虽然体弱多病,但求学心切,始终与命运顽强抗争,学业成绩名列前茅。这使得吴大猷在爱慕之余又增添了几分敬意。

不久,学校聘尚未毕业的高才生吴大猷兼任助教,给一年级上实验课。他正好成了阮冠世的老师,有了更多机会见到这个可爱的女孩。一次他写了个条子约她相会,她赴约了。自那天起,他们之间炽烈缠绵、忠贞不渝的爱情之火便熊熊燃烧起来。

从此以后,吴大猷常到女生宿舍找阮冠世。但是他们只能在门口说话,因为学校规定不允许男女学生进入对方宿舍。刚开始时他俩不好意思单独约会,阮冠世总要拉着几个女同学,浩浩荡荡一大群,到校内的小铺吃点水果,然后在校园里转一圈。只有阮冠世的一位亲密女友知道其中奥秘,别的人都蒙在鼓里,玩得还很高兴呢。

日久天长,秘密终于被揭露。于是那些受蒙蔽者狠狠反戈一击,几个女同学在宿舍里同阮冠世“算账”……第二天饶毓泰夫人对她们说:“昨晚你们说的话我们都听见啦!”原来她们宿舍的窗口正对着饶先生家的窗子,这样老师也知道自己的两名高足在谈恋爱啦。

吴、阮之恋由秘密逐渐公开。思源堂前,莲花池畔,常常可以见到他俩的身影。一次张伯苓校长对吴大猷说:“如果你喜欢阮冠世,我认识她的父亲,可以给你去提亲!”

他听了心里明白,张校长一向治校严格,不愿学生在校园里谈情说爱。

吴大猷毕业在即,校方表示欢迎他留校任教。而阮冠世鼓励他报考清华大学公费留美。他去考了,清华录取了一名本校毕业生,没有录取吴大猷。别人为他不平,他却乐呵呵。原来他心中有个小算盘:留校也好,那就可以不和阮冠世分开啦!

阮冠世的家在北平,父亲是律师,兄弟姐妹共7人。每逢节假日,她常约吴大猷一块儿回家。全家人都很喜欢这个才貌双全、老实憨厚的广东青年。

一天,他俩到天坛公园游玩。那是个春意盎然的日子,两个人的心里也充满阳光。阮冠世让吴大猷把耳朵贴在回音壁上,接着仿佛从天边飘来她那温柔、甜美的声音:“请求上帝让我们永生永世在一起……”

巨大的幸福使他如醉如痴。

忠贞不渝的爱

当助教后,吴大猷迁入柏树村教师单人宿舍。这里共有两排房子,女生宿舍设在前排中间的两所内。吴大猷同阮冠世虽然近在咫尺,但仍不被允许到对方宿舍去。

这时阮冠世已被诊断出患有肺结核,吴大猷对她更加百倍关怀。他想起在家时母亲常做的一道广东民间流行药膳--隔水文火炖牛肉汤,母亲说这样炖出的汤营养最丰富。吴大猷便常到菜市场买瘦牛肉,回宿舍把肉切成小块,放进盛五加皮的酒坛里,再将坛子放到水锅里用文火炖。炖好后托工友送到女生宿舍。阮冠世接到香喷喷的牛肉汤感到非常幸福,总要让同室好友品尝。谁尝了都夸味道好极啦,说吴大猷不仅学问好,厨艺也高。当然,女同学们免不了又要和阮冠世开玩笑,说她有福气,吴大猷将来一定会好好侍候她的……

吴大猷、阮冠世的爱情故事已在全校流传开来。人们觉得阮冠世样样都好,配得上吴大猷,唯独身体欠佳是件憾事。吴大猷的亲朋好友一再劝他三思而行,爱护他的师长也担心他事业前途会受影响。连阮冠世本人都怕自己的体格将拖累才华横溢的吴大猷,曾经含泪向他提出分手,甚至准备答应另一位追求者……吴大猷当然不能同意她为此而离开自己。

面对关心他的亲朋好友和师长们,吴大猷一再表示:“生活里如果没有阮冠世,我就不会幸福!”

听了这句话,人们还能再说什么呢?

这对恋人经历了一次次的心灵骚动之后,终归于平静。他们尽情畅饮爱情的甘露,并从中获得精神力量。

在异国他乡拼搏

年,由饶毓泰和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推荐,吴大猷获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乙种研究奖助金到美国留学,阮冠世与他同行。他进入密歇根大学,阮冠世进入纽约州一所女子学院,因她获得该校的奖学金。吴大猷以他在南开的雄厚基础,到校一年就取得硕士学位。阮冠世随后也进入密歇根大学暑期学校,获学士学位。

吴大猷学业上很顺利,但生活却十分艰苦。他领到的为数不多的奖助金要分出一半给阮冠世。而她经常生病,医药费就是一笔很大开支。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想找一份工作十分困难。到餐厅洗一小时碗,仅能换来一顿饭。

这年夏天,有个单位为突击完成一项工程研究,需要找人帮忙。经朋友介绍,吴大猷去了。他每天晚上8点到实验室,一分钟不停地干,一直干到第二天早晨6点。走出实验室就去上课,下午回到住处想休息一会儿,可是屋里热得像蒸笼,根本无法入睡。吃过晚饭又匆匆来到实验室。这样一连干了三天,三天没合一下眼。每晚工作10小时,每小时的报酬是50美分。三天下来他共挣了15美元。这15美元对他和阮冠世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到了假期,同学们有的去避暑,有的去旅游,只有吴大猷得去打工、挣点生活费。由于身边有位善解人意的温存女友,时时给他抚慰,给他鼓励,所以他们在精神上都很充实,也很愉快。

尽管物质生活这么清苦,吴大猷在获硕士学位一年后的年,又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新的原子的发现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著名女物理学家梅尔夫人的计算起到了重要作用。

病魔拆散了有情人

获博士学位后,吴大猷得到奖助金可在国外再延长一年。他留在密歇根继续从事光谱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方面的研究,阮冠世则攻读硕士学位。

阮冠世因肺病发作,医院实施手术,即在膈神经处做手术,使横膈膜不动,让肺部得以休息,这是当时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术后没有什么效果,反有可能留下后遗症。虽然疾病缠身,阮冠世仍顽强读书。年冬天她的病情加重,医院无能为力,只好把她送到纽约以北的一所疗养院。吴大猷经常乘火车去探望。

北京大学给吴大猷发来聘书,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在向他招手。他欢天喜地收拾行装,准备回国。而阮冠世仍在疗养院,吴大猷去看望,想接她出院一块儿走。但因她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医生不允许出院。为能如期归国,吴大猷只好把她留在美国疗养,自己先回国。

去北平之前吴大猷回了一趟广东老家。这年他已27岁,并被北大聘为教授,因此他自认为有义务奉养母亲了。母亲从年轻就守寡,含辛茹苦把他抚养大,一直在家乡过着清贫而孤单的生活。他请母亲同自己一道去北平,母子俩从此再不分离。望着已经成为“洋博士”的儿子,母亲心情激动。虽然她舍不得离开故乡,但和儿子在一起是她的最大快乐。于是把家安排一下,母子俩便上路了。

到了北平,他们在北大附近的东皇城根大取灯胡同租了房子,安顿下来,尽享天伦之乐。吴大猷感叹道:“我5岁丧父,如今已经成年,才开始奉养母亲,实在有愧啊!”

吴大猷在北大的教学、科研都卓有成就,回家与母亲相伴也很愉悦,只是心里非常牵挂远在大西洋彼岸病中的阮冠世。他曾向母亲约略说过自己的女友,不过没敢提及她的病情。母亲很高兴,相信儿子的眼光。因此她同样盼望未来儿媳尽快回国,好给他俩早日完婚。

爱情宣言

吴大猷离开美国后,阮冠世在疗养院再也呆不下去了,病情稍好就毅然出院。年春天,她拖着病弱之躯独自起程,乘船回到北平。

厄运总是追逐着这对恋人。阮冠世因长途旅行劳累过度,患了肋膜炎,高烧不退,医院。医院没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又把她转到一所疗养院。她缠绵病床几乎一年。吴大猷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便是到疗养院探视病人。母亲这时才发现未来儿媳竟如此体弱多病,心中很是不安,向儿子说出自己的忧虑。

在学校与病院之间穿梭着,吴大猷迎来了年。

阮冠世稍微见好便回家休养。她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年迈,家中养病条件不是太好。吴大猷想:我可以给她更多的爱护。于是他向病榻上的阮冠世求婚,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并说女友患的是肺病,这种病不能生育,但是他俩深深相爱……

母亲惊呆了。她二十多岁就失去丈夫,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个独生子身上。如今要娶一个不能生育的儿媳,断了吴家的烟火,怎么对得起早逝的丈夫和祖先啊!她不知痛哭了多少次,这是自丧夫以来经受的最大打击。

同事、师长也劝吴大猷,说他前程远大,要慎重对待婚姻问题。然而他却说:“我爱阮冠世不是一朝一夕了。我所憧憬的未来都是和她在一起的未来。我的生活里如果没有她,再大的功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我要好好照顾她,而结婚是我今生能够照顾她的唯一方式。”

这是吴大猷的爱情宣言。大家听了这番掷地有声的话都深受感动,连持反对态度的母亲也不得不让步了。

经过将近8年的苦恋,他和阮冠世终于在年9月6日,由北大校长蒋梦麟证婚,结为伉俪。吴大猷以自己的赤诚与忠贞赢得了幸福。

战争粉碎了幸福生活

吴大猷在法宪胡同租房,购置一套新家具,营造了一个属于他和心爱人的温馨天地。而且身边还有亲爱的母亲,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他讲授古典力学、量子力学和理论物理等课程,并从事研究工作,有十四五篇论文在国内外发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然而平静美满的生活突然被罪恶的战争粉碎了!

新婚之初,阮冠世仍发低烧,经常卧床,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能下地。吴大猷的紧张心情松弛了下来。暑假一到,他就同饶毓泰等几位教授约好去游西山。

那天清晨,他听到稀稀疏疏的机关枪声,以为是打靶演习。他们玩得很尽兴。因妻子经常卧病,吴大猷极少外出,所以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郊游。在返城的路上,他们见到一排排军队,仍未觉察有什么异常,回家后才知道发生了“卢沟桥事变”。

过了两天,有朋友来告诉他北平形势紧张,劝他们一家躲避一下。吴大猷本没打算走,可是又想正值暑假,天津有二姑妈家,不妨去住几天。当时母亲正在中山公园散步,他把母亲找了回来。匆忙收拾一下东西,把房子托付给邻人照看,三个人带了些随身衣物,便赶往火车站了。

9月,吴大猷在天津接到通知:政府令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集中到湖南长沙。他上路了,母亲和阮冠世经二姑妈、二姑父一再劝说留在二姑妈家。吴大猷因结婚花掉一些钱,手头没什么了,临走时向二姑妈的一位极疼爱他的老保姆借了几百元作为路费。

吴大猷乘坐一艘小轮船,与他同舱的有饶毓泰夫妇和清华教授朱自清。船颠簸得很厉害,几乎所有人都吐了。唯独朱自清还能在船上喝鱼肝油,让人又惊奇又羡慕。

他们本来买的是到香港的船票,但因晕船,到青岛便下了船。到达青岛不久,只见又有一艘来自天津的船进港,吴大猷从下船的旅客中竟然发现了阮冠世,他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自他走后,阮冠世不听家人劝阻,执意上路寻夫。也许是她的忠贞感动了上苍,在茫茫人海中奇迹般相遇,两人不禁喜极而泣……

吴大猷夫妇和同伴们几经周折,吃尽苦头,终于抵达长沙。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

这时长沙常有敌机袭击,空袭警报已成家常便饭。恰好中英庚款董事会在四川大学设有讲座教授。饶毓泰和其他同事劝吴大猷接受川大的讲座工作,因阮冠世身体不好,到成都会安全一些。于是吴大猷夫妇又继续奔波。11月乘船到汉口,再从汉口坐飞机到成都。没想飞机飞行到秦岭上空时,因机翼结冰,不能升高。而这里崇山峻岭,随时都会发生危险。飞机不得不返回汉口,第二天再起飞,真是险象环生啊!

平安飞抵成都时,吴大猷夫妇松了口气。但因买船票和机票,已身无分文。幸好成都有位老同学杨照,就是当年吴、阮恋爱之初几个傻乎乎“陪”着他们玩的女同学之一。杨照的丈夫熊大仕也曾在南开任教。他乡遇故人,分外亲热。不过国难当头,又令他们感慨万千。吴大猷和妻子只好寄人篱下,直至他到川大上班后才有钱租房。

岗头村的艰险岁月

吴大猷身在成都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