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均为明代所建,清代沿用,是明、清两朝帝王们祭天、地、日、月、太岁神祇而特意建造的。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
冬至日,皇帝到天坛祭天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的地方,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基本上每个到北京旅游的人,都会把天坛列入行程。
天坛有4个故宫之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
天坛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形,象征天。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
地坛——因史铁生而广为人知
夏至日,皇帝到地坛祭地。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
坛平面呈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之传说。中心坛台分上下两层,周有泽渠、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按照古代天阳地阴的说法,方泽坛坛面的石块均为阴数即双数:中心是36块较大的方石,纵横各6块;围绕着中心点,上台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36块,最外者92块,每圈递增8块;下台同样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块,最外者块,亦是每圈递增8块;上层共有个石块,下层共有块,两层平台用8级台阶相连。
日坛——夏天荷花特别美
春分日,皇帝去日坛祭祀太阳神。
日坛祭台为白石砌成的一层方台,正西有白石棂星门三座,其余三面各一座。西棂星门正对的外坛至西天门为神路,是帝王祭日的必经之路。
日坛的祭坛目前不开放,但是日坛公园西南景区融合了江南庭院的湖光山色和古朴典雅的北方园林风光,湖畔倚建古色古香的水榭、画舫、小园亭,湖南北架以曲桥、拱桥,湖边围绕蜿蜒迂回的小路,湖中种植了很多荷花,每当夏天荷花盛开,不逊于圆明园的荷花盛景。
月坛——唯一一个被拆的稷坛
秋分日,皇帝去月坛祭祀夜明神
月坛公园作为核心的祭坛,早在文革中就被拆毁了。但是四周的汉白玉棂星门却幸运地保留了下来,月坛的坛墙比较特殊,只有东向的棂星门是三座,其他三个方向都各只有一座。
先农坛——皇帝耕种的地方
清明日,皇帝去先农坛耕种。
寸土寸金的北京二环内,还有一块庄稼地,不大点儿的地方,面积只有一亩三分地,这就是先农坛,清代皇帝亲自耕种的土地。农业社会下,土地耕种是根本,所以连皇帝都要象征性地耕种。
清代皇帝在先农坛具服殿内换上祭祀服装,登上观耕台观看耕作仪式。这里三面都有台阶可供上下,只有北向对着具服殿的方向没有台阶。
现在的观耕台和具服殿都是原物,二者之间的距离也没有改变。一亩三分地种上了稻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