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发展 >> 正文 >> 正文

思窝花脸天桥,老北京市井文化的代表

来源:天坛 时间:2022/12/2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北京天桥在民国初年,形成了繁荣的平民市场,被视为老北京平民社会的典型区域。独特的天桥平民文化,虽历经沧桑,却持久不衰。这不,天桥标志性建筑四面钟又复建了,天桥市场的特色杂耍表演也回来了。

据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永定门大街,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有桥曰天桥。”这座桥是供天子到天坛、先农坛祭祀时使用,故称为天桥。据记载,天桥大约在元代修建,南北方向,两边有汉白玉栏杆,桥北边东西各有一个亭子,桥身很高。光绪三十二年,天桥的高桥身被拆掉,改成一座低矮的石板桥。后经历多次改建,直至年全部拆除,天桥被作为地名保留了下来。

历史上的北京,一部分是以皇城为中心的皇家贵族的北京;一部分是由天桥为代表的平民的北京。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谋生,比如“天桥八大怪”的杂耍表演是一大特色。到天桥逛的人,一边欣赏民间艺术,一边购买日用百货,在小吃摊品尝风味美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集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天桥平民文化。

天桥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旧城改造和道路拓宽工程,早已失去了老北京的气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在年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天桥文化也被列入其中。在天桥地区,有天桥剧场和天桥乐茶园两家文化机构从事文艺演出工作,还有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和展示了曾经存在于此的市井文化。

思窝:花脸

钉个思窝,到此一游

#老北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