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新闻 >> 正文 >> 正文

风景名胜,山西悠久景点,普救寺

来源:天坛 时间:2025/8/3
山西省永济县普救寺内的莺莺塔,以其独特奇异的声学效应,被誉为世界四大奇塔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往观光探奇。莺莺塔,原名舍利塔,本是一座地地道道的佛塔,最早建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塔为方形,中空,高七层。后因元代王实甫在栖厢记》中描写的红娘月下牵线、张生巧会莺莺的故事发生在此,人们遂将此塔改名为莺莺塔。莺莺塔在明嘉靖34年(公元年)运城大地震中被毁,8年后重新修复时,在原来7层的基础上增至13层,高50米。莺莺塔有9种奇妙的声学效应,其中人们最为熟知的就是蛙音回声。在塔的四周击石或拍手,可以听到清晰的蛙声自塔中传出,随着位置的变换,所传蛙声也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一神奇的声学现象,大大地诱发了人们的兴趣,一千多年来,民间产生了与此有关的许多传说。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前来进行探究。近年,这一千古之谜才得以解开。据地方志记载,莺莺塔的蛙声在地震之前就有,但那时人们认为是山谷回音所致。年,山西大学物理系丁士章副教授等,开始对莺莺塔的蛙声进行细致的考察,不仅找到了其中的奥妙,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声学效应。这些声学效应主要有:人们在塔旁小声说话,距塔40米处能清晰地听见;人在塔的9层上讲话,在下面听,声音像是从一层传来的;在五层说话,则好像一层和五层都有人说话;当5里之外的蒲州镇戏台演戏时,在塔底台阶上能听到塔里有锣鼓声;甚至在距塔几十米的特定位置,可以听到相距千米的普救屯农舍中的动静。丁教授等对莺莺塔的部分声学效应做了录音测试,并做了频谱分析,发现其回声机制颇为复杂。丁教授认为,在包括天坛回音壁、四川石琴、河南蛤蟆塔在内的四大回音建筑中,莺莺塔的声学效应是最为显著的。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建筑史价值未可估量。概略地说,莺莺塔之所以能产生各种回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特殊的地形地貌。莺莺塔所处的地势较高,而四周平缓而无障碍物,可以接受很大范围内传来的声波。二、特殊的建筑构造。塔檐每层的砖层数不同,每一层的砖檐距也不同,使砖檐呈角度不一的曲线状,(或曰内凹弧形),达到向一个方向反射的目的,将音波汇聚。从时间上看,13层塔檐的反射功效,可在0.1秒的时间内将声音反射回来,从而使击石或拍手声聚成蛙鸣声。塔内一层下面有个收缩的口子,能把塔内发出的声音来回反射,形成共振源。三、特殊的建筑材料。塔身和塔檐全部用青砖叠砌而成,其涂釉材料反射系数高达98%,光滑的表面,对声波有反射和谐振的作用。莺莺塔蛙声回音之谜的解开,是我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成果,也使这座千年古塔更加令人神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