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人民网北京12月2日电(池梦蕊)近年来,东城区坚持以街区更新破解老城保护难题,在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基础上,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注重高标准、精细化,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申请式退租、恢复性修建等作为街区更新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全面实施街区责任规划师制度,推动街巷整治向街区更新发展,从面到里由街巷向院落拓展延伸。先后完成雍和宫大街、东四南北大街、平安大街整体提升,雨儿胡同、草厂四条等7条胡同获评北京“最美街巷”,积极探索“共生院”模式并打造了一批“美丽院落”,充分激发街区活力,探索出一条统筹老城保护和民生改善的新路,以恢复性修建为目的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动“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东城区将全区17个街道划分为81个街区,明确政务、文化、居住、产业四种功能类型,分类施策。首批编制钟鼓楼、皇城故宫、王府井等12个街区的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按照历史保护、保留提升、更新改造三种方式,注重留白增绿,塑造宜人的街区公共空间,有序推进街区高质量保护更新。统筹提升老街修缮重张再现京韵京味“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崇雍大街历经三年升级改造焕新亮相,恢复“文风京韵,大市银街”古都风貌,成为东城区推进街区更新,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中的一抹亮色。改造后,不光周围的老街坊把午后在崇雍大街上散步作为一种享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吸引过来拍照打卡。这条老街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作为崇雍大街风貌保护的示范段,雍和宫大街历经17个月完成环境整治提升,包括建筑风貌整治、道路交通优化、景观环境提升,实现“多杆合一”和“箱体三化”,初步呈现出“慢街素院、儒风禅韵、贤居雅巷、文旅客厅”风貌。雍和宫大街按照“修旧如旧”的重要原则,拆除处违建、封堵处“开墙打洞”,在建筑的修缮还原中最大限度利用了有价值的旧砖瓦和老构件,原汁原味还原街区风貌。12种挂檐板样式、20余种女儿墙样式,48种门窗修缮方案,30余种样式、20余种背板牌匾设计,供沿街店铺选用,传统、民国、新中式、现代四种建筑风格,在老城肌理,协调统一的原则下混搭却交融共生,使整条大街仿佛老北京历史画卷般,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近几年,东城区通过拆违整治、建筑风貌提升、公共空间提升、示范院落提升、交通综合治理五大举措,系统推进环境提升、老城保护和街区更新工作。据介绍,共拆除违法建设93.44万平方米,封堵违规“开墙打洞”近万处,保持占道经营、违规“开墙打洞”、新增违建等动态清零。治管并重“最美街巷”脱颖而出展街巷治理新成果漫步在全长米的东四九条胡同,灰墙灰瓦古老安静,胡同主路干净整洁,传统而有韵味。行走在这里,能感受到设计师精心打造的以“静”为重点,静谧惬意的生活氛围;以“京”为看点,古都风韵、首都风范的京味韵致;以“菁”为特点,草木菁菁、闲庭信步的绿色风范;以“净”为要点,清新洁净、邻里和睦的整洁环境;以“警”为重点,群防群治、守望相助的安全家园。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以来,东城区涌现出帽儿胡同、东四九条等美丽宜居的胡同街巷,已有包括长巷头条、苏州胡同、雨儿胡同、草厂四条在内的7条胡同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数量位居全市首位。近年来,东城区在加强古都风貌保护、强化薄弱环节治理、加强生活垃圾管理、提升交通治理水平等10个方面提升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水平,重点突出老城保护与街区更新、环境整治与民生改善、依法行政与人文关怀、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四大关系”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确保每一条整治提升后的背街小巷都能让群众满意,并长久保持下去。今年以来,东城区新增停车位余个,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24个。民生优先从面到里延伸打造“美丽院落”精彩亮相随着老城保护更新的深入,东城区街巷整治从面到里深化,由街巷向院落拓展延伸。作为东城区第二批“美丽院落”之一,交道口街道景阳胡同5号院9月初正式启动改造工程。“现在地儿大了,又美了,可以晒太阳,可以遛遛弯,可以跳跳舞。”在这里住了近20年的老居民郭美荣看着眼前宽敞整齐的大院儿,笑得合不拢嘴。“路面坑坑洼洼行走不便”“排水不好,雨天总有积水”“杂物随意堆放,没有储物柜”……交道口街道把居民七嘴八舌的讨论梳理成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居民对于院落改造的需求,列入院落整改清单中。对于需要整改的问题,东城区城管委和街道、责任规划师、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居民一起商讨对策,按照居民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拆除地震棚腾出公共空间,用于增设便民设施、处理拱起树根以消除房屋安全隐患、重铺地面灰色透水砖和地下管线,确保排水通畅,切实解决小院居民关心的储物空间、出行安全等问题。年,东城区首批44个“美丽院落”精彩亮相,围绕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完善便民设施、加强自治管理4方面开展“微整治”,让户居民住上了风貌古朴、环境宜居的美丽院落,老城的传统风貌也被保护起来。其中,在草厂头条3号院“美丽院落”建设中,故宫同款“堆灰掸浆”的老工艺被原貌保护起来,东四街道育芳胡同2号院里发现的民国时期的如意门,也被最大限度恢复原貌。今年7月,东城区第二批“美丽院落”全部开工,东四、安定门、交道口、天坛等8个街道的50个居民院落按照“一院一策”改造提升,推动院内违建拆除和公共设施完善,消除院落安全隐患。年底前,这50个美丽院落将悉数亮相,实现旧貌换新颜。文化赋能文化+街区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半径在胡同里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到世界知名的滑雪器材店购买心仪的滑雪装备,登上古色古香的隆福文化中心俯瞰老城……隆福寺地区改造提升是东城区街区更新的重点项目,致力于街区组团式发展,通过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形成更有活力的开放空间,与王府井联动,打造北京最美“文化+”街区。未来,由故宫、王府井、隆福寺三者共同形成的“文化金三角”有望向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供给。据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王辉介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主要业态为文化金融办公和文化艺术消费。二期项目包含隆福寺南坊、长虹影城、隆福寺东院,致力于打造文旅商复合空间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体验区。如今的东城,漫步街头,平均每公里就能遇上三四个社区文化活动室、一个博物馆、两三处室外文化广场,再加上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剧场、图书馆、电影院……总有一处能让人放慢脚步,感受文化气息。东城区紧紧抓住空间腾退与城市更新的契机,融入现代艺术元素改造闲置的建筑、小区空间边角料、地下室空间,建成了一批美观大方、实用便民的新型公共文化设施,如“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活动中心、角楼图书馆、27院、史家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朝西工坊等,同时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完成太庙、社稷坛等文物腾退,推进皇史宬、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开放利用,开展永定门御道、钟楼保护修缮。“文化+”融入街区更新全过程,让历史文脉在街区更新中重新熠熠生辉,已成为东城区实现老城整体保护和城市复兴的重要路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