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小朋友在北京天坛公园内拍照留念。新华社资料片(鲁鹏摄)
肖复兴绘
肖复兴绘
肖复兴绘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肖复兴)4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天坛“速写”写天坛》的报道。
一
春节过后,天气乍暖还寒,风料峭却有了暖意。那天午后,进天坛北门,往西一拐,高台的白杨树下,有好几个靠背长椅。刚落座不久,从我身前走过三位女士,个头儿都很高,身材也清瘦,都穿着长摆薄呢大衣,棕、红、蓝,颜色不一,裙摆下都露一截黑裙,很时髦的式样,非常显腰身。她们当中一位紧跟着坐在我前边的椅子上,另外两位分别站在椅子的前后,和坐着的女士聊天。
我注意打量了一下,年龄四十多,坐着的那位稍微大一点儿,脸色有些惨白,偏偏穿着最艳的红色大衣。站着的两位亭亭玉立,神情活泼,正从包里拿出小吃饮料,递给坐着的那位。她们的鲜艳衣着吸引了我,赶紧掏出纸笔,画她们的速写。
先画站在椅子前面的棕衣女。没过一会儿,她就坐下来,搂着红衣女说话。我便画站在椅子后面的蓝衣女,她很快离开,向我走过来,我以为她注意到我在画她们,要过来看看。却是我自作多情,她走过我的身后,走到我坐的椅子旁边的垃圾箱扔东西,然后迅速又回到原位。倒是过了一会儿棕衣女站了起来,也走到垃圾箱扔东西,回来时站在我的身边看我画画,指着画本说:这是画的我吧?把我画得太漂亮了!得到夸奖,我赶紧投桃报李说:你本人比我画得更漂亮!她听了咯咯笑了起来。另外两位也笑了起来,蓝衣女冲我说:您画的这叫素描吧?原来,刚才走到我的身后,也是看了一眼的。
被人画得好看点儿,心里都是挺美的,就像人大多都爱听好听的话一样。说是忠言逆耳,却不受用。
她们三人又保持最开始的姿势,一坐两站,说着闲话。我接着画她们,互不干扰,各得其乐。午后的阳光很好,已经有了春意温煦的感觉。游人不多,走过的人都会忍不住看一眼这三位衣着鲜艳而时髦的女士。那一刻,她们成了天坛的一道风景。
光注意画画,没怎么注意听她们聊天。她们的聊天是无主题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是孩子的鸡零狗碎,就是单位的一地鸡毛。只听见几句话,是棕衣女和蓝衣女安慰红衣女的:心情不好,得多出来走走,散散心……便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红衣女,心情不好?因为什么?病了吗?什么病呢?猜测着,像是想象着戏里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情节。素不相识的人,往往更让我萌生好奇心,大千世界,表面的光鲜,是最容易涂抹上的一层粉底霜。人生总是有不如意冲撞着如意的时候。打破了平衡,再想恢复,往往是人生的难处。
正画着,又一位女士从我的身前走过,走到这三个女人的前面,忽然冲着坐着的红衣女叫了起来:你也来逛天坛了!真是少见啊!
红衣女礼貌地要站在来,她赶忙按住她的肩膀,让她坐下:你身子骨不好,快坐!快坐!然后,又说,见到你能出来转转,真高兴!
红衣女指着棕衣女和蓝衣女说:她们两人一再劝我出来。今天下午,又特意请了假,非拉我到天坛走走,还非得让我穿这件红大衣!
那女人说:红的好,去去晦气!
意外相逢,格外高兴。四个女人叽叽喳喳喜鹊闹枝一样说起没个没完。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是四个女人!
二
秋天和春天,天气最好,不冷不热,无论上午,还是下午,百花亭里常会坐好多人。有外地游客走累了,坐在那儿歇歇。更多是北京人,带点儿吃的喝的,中午坐在那儿吃喝聊天,百花亭成了客厅兼餐厅。四周草木清香扑面。春天,东西两侧西府海棠的花都开了,更有花香四溢,花影迷离,是自家餐厅和客厅都没有的风光。
我常到这里,因为各色人等众多,形象各异,且衣着花样翻新,色彩丰富,好画速写。百花亭是上世纪70年代从李鸿章家庙移过来的,是个六角亭,亭内红漆圆柱错落间隔,会遮挡着彼此的一些视线,我坐在那里画对面或旁边的人,一般不易被发现,可以画得从容一些。
春天,我在这里画对面一对男女,年龄大概六十上下,女的胖乎乎,很喜兴,男的很瘦,不苟言笑,很有趣的一对搭档。他们倚在柱子旁晒太阳,像一对老猫,被温煦的阳光抚摸,眯着眼睛,很是惬意。
画完了,正要合上画本起身走人,女人站起来,慢悠悠地向我走过来,走到我的身边,问道:你是不是画我们呢?
我束手就擒,赶紧把画本递给她:是,您看看,画得像不像?
她接过画本瞅了瞅,说了句:别说,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然后,她抬起头,指着这一页冲我说:怎么样,这张画送我了吧?
大概看我有点儿犹豫,她立刻说道:跟你开玩笑呢!知道你舍不得!我照张相,可以吧?
我忙说:当然可以,您敞开照!
她从衣袋里掏出手机,冲着这张速写画噼里啪啦照了几张。照完后,问我:你姓什么?
一般萍水相逢的人,问旁人姓氏的很少见。我有些好奇,不知道她为什么对姓氏感兴趣,但还是老老实实答道:姓肖。
她一听立刻兴奋起来,仿佛捡到什么喜帖子,冲我叫了起来:你姓肖?仿佛不相信我真的是姓肖似的。
我问她:怎么啦?
她转过头指着那男人喊道:没怎么,你问问他姓什么?
我猜到了,肯定也是姓肖了。仿佛这个肖字,像以前的地下工作者,一下子对上了接头的暗号,让她无比兴奋。
那男的说:我也姓肖。现在都用简化字的肖了,以前是写繁体字的萧的。
我说:没错,百家姓里没有简化字的肖,咱们的姓应该是繁体字的萧。
他接话道:那是,我们原来村里的老人都说,萧氏的后代最早都是从辽代萧太后传下来的。
女的插话道:在北京城,姓萧的不多,凡是姓萧的,一般都是从关外迁过来的,五百年前是一家。
这只是传说,我不敢确定,没敢接话。但他说他们原来的村,让我立刻想到了南四环路上的肖村桥和北五环的肖家河桥,以前都是村子。想肖家河离天坛太远,肖村很近,不知道他们以前是不是住在肖村的,便问:您二位住哪儿?
女的答道:我们住宋家庄。
那倒是来天坛方便,坐地铁五号线,三四站地就到。我又问:您二位以前住哪儿?
男的说:以前住肖村。
我的猜测是对的。肖村,仿佛是对上了第二个接头暗号,心里忽然兴奋起来,立刻又问:那您二位是拆迁到了宋家庄的吗?
男的说:没错。前些年修四环路,占了我们肖村大部分的地。
我从不知道肖村的具体位置,一直以为现在的肖村桥就是以前肖村的位置,说起肖村,他们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交错地告诉我,肖村在肖村桥的西边一点儿,是一片很大的村落,村里曾经有一座很大的庙,以前,这个庙当过村公所;新中国成立后,当过小学校;人民公社时代,又当过生产大队的队部。如今,这一切的历史痕迹,被建成的四环路所替代,刻印上了城市化进程的轨迹。应该庆幸肖村桥地名的存在,让历史的痕迹和时代的印迹保存下来。地名便不仅有地理的意义,还有着历史和时代这样三重的意义,让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回家的老路,也可以看到发展的新路。
难怪说起他们的肖村,一下子话多了起来。一个地方,从小在那儿生活过的人,和只是到此一游的过客,感情是不一样的。即使在时代的变迁中,这个地方已经没有了,只存留下一个地名,也是含温带热的,说起它来,也像是说起自己的一位故人,甚至像是自己的情人。
三
去年五一期间,天坛公园里的游人明显多了起来,特别多了年轻人,一对一对的,虽然都戴着口罩,却有说有笑地徜徉在天坛的各个角落。清冷几个月的天坛,一下子有了生气。也是,自从去年初疫情突然暴发,武汉封城,北京城也几乎万人空巷。宅在家里那么久,赶上五一放假,自然会出来散散心,一舒多日积聚的郁闷之气。
五一那天上午,我坐在北天门内垣墙根儿前的长椅上画画,这里阳光充足,前面是宽敞的甬道,旁边是柏树林,散发着春天清新的气息。我身边的另一个椅子上,坐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我来之前,他就坐在这里,不知已经坐了多久。说实在的,我就是一眼看见了他,才坐在他旁边的椅子上,想画他的。他身穿整齐笔挺的藏蓝色西装,还打着条猩红色的领带,很是醒目,引起我的兴趣。这样的节日里,逛天坛的人都是来休闲的,很少见这样正装的样子。他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在画他,一直显得百无聊赖,手里摆弄着手机,目光游离,时不时在往东边看。东边不远,是北天门的三座大门,那里,游人出出进进,多如过江之鲫。我猜测,他可能是在等人。
我把他画完了,正起身,没有想到,他也跟着站起身来,那一刻,我们两人像是约好要一起走人似的,仿佛是一起来的熟人或朋友。几乎同时起身的举动,让彼此都禁不住望了望对方,笑了笑。
你也走呀?我先说了句。这话说得有些歉意。刚才偷偷画他,做贼心虚一般,有些过意不去。
他点点头,没有说话,但冲我点头的时候,我看见他的脸上忽然显出一点儿羞涩的样子。就是这点儿羞涩,让我觉得这个年轻人那样的可爱,不是那种江湖上见惯的小油条。如今,小油条渐多,这样脸皮薄的,少了。于是,仿佛我真的和他相熟一样,几乎没加思索,顺口滑出这样一句:不等了?
他一愣,迟疑了一会儿,一口京腔地问我:您怎么知道我是在等人?
我笑了,说道:我是随便瞎猜的。
他却很认真地对我说:您是长辈,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饭多,见过的世面肯定比我多,您说我在这里等快两个小时了,人还没有来,是不是不会再来了?
我问他:你没给人家打电话问问吗?
打了呀,没打通,开始没人接,后来关机了。我又发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