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 https://m.39.net/pf/a_4791307.html南佐遗址宫殿区全景南佐遗址发掘现场(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南佐遗址是年前黄河流域最大的都邑性遗址南佐遗址出土的炭化水稻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郊,坐落在黄土高原第一大原董志塬上,传说中这里不仅是周人祖先不窋的老家,更是黄帝部族的重要活动地域。遗址调查发现于年;年-年和年-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该遗址有过两个阶段的发掘;年、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兰州大学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了第三阶段的调查和发掘、勘探工作,基本确认这是一处大约距今-年之间的仰韶文化晚期的超大型都邑性遗址。南佐遗址地表四周各有一条冲沟,考古勘探发现冲沟之间还有沟渠相连,大致形成一个长方形的闭合空间,很有可能原先在遗址外围有一个超大型环壕,面积在万平方米以上。调查可知,在这个范围内分布着仰韶晚期、龙山时代和商周时期的陶片以及白灰面房址等,尤以仰韶晚期的遗存最为丰富。遗址核心区由9座大型夯土台及其两重环壕围成,占地面积约有30万平方米,里面分布着不少夯土墙、白灰面的高等级建筑。中央是宫城,出土了许多特殊的高规格器物。核心区外有五六片普通居住区,以及夯土台、沟渠等遗迹,每片居住区面积都在五六万平方米,房屋都是较小的白灰面窑洞式建筑,不见夯土墙建筑,出土器物也都是普通生活用品。勘探还发现“九台”北侧壕沟一直往北延伸,并和东西向沟渠相连,说明遗址内当有复杂的水利设施。推测“九台”及其宫城等主要是举行祭祀礼仪和王公贵族居住的地方,“九台”外主要是普通人居住生产的区域,可能也包括农田区。南佐万平方米的遗址规模,差不多相当于汉唐时期的20个县城那么大,是目前所见年前黄河流域最大的都邑性遗址,甚至是商代以前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遗址。“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南佐遗址不但面积巨大,而且还拥有可能用于祭祀天地祖宗的礼仪中心和王公贵族居住的宫城,严格来说属于“都”而非“邑”。南佐“九台”是前所未见的大型礼制建筑南佐遗址出土的部分骨器南佐遗址出土的白陶带盖圈足簋南佐核心区的九座夯土台,当地民间俗称“九女绾花台”。年遗址发现之初,调查者就注意到地表有九个土堆,并且指出北堆为圆形。在20世纪60年代的航拍地图上也能看到大部分台子,其中北台呈圆形,其余方形。由于水土流失和盖房等原因,现在多数台子的地表部分已遭毁坏,有的甚至大部垮塌到了冲沟当中。“九台”大致呈倒“U”字形对称分布,每个方台大约40米见方,也就是约1平方米。北部圆台更大,每个台子的占地面积都和故宫太和殿接近,早先应当就像九座小金字塔一样矗立在大原上,应当非常醒目。勘探和调查表明,保存较好的西3台残高还有5-7米,上小下大,是以黄、黑二色土逐层版筑而成,夯土特征与宫殿区完全一致。在台子内侧勘探出近百米的台阶式道路,另一端通向中轴位置的大冲沟,推测大冲沟位置原来可能有中轴大道。勘探还发现在“九台”外面有内、外两重环壕,紧贴每个台子边缘一周的为内环壕,内环壕之外为倒“U”字形的外环壕。通过对西3台西侧的解剖发掘可知,内壕局部宽约20米、深约10米,在沟壁和底部夯筑有2-4米厚的护壁结构,以防流水侵蚀和渗漏。壕沟夯土层内发现的陶片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碳十四测年在距今年左右。外环壕尚未发掘,勘探出的宽度有大约20米。“九台”及其环壕所围成的约30万平方米的遗址核心区,不但在中北部有宫城,在其他部位也发现多处高等级建筑,加上宫城以南可能存在的中轴大道,通向“九台”的九条台阶式道路等,整个“九台”区基本为封闭式的中轴对称结构。“天圆地方”,圆形的北台或许是祀天的“天坛”,东西两侧的八个方台或许为祭祀八方大地的“地坛”,这种礼制性建筑布局前所未见,和后世也大不相同,彰显出南佐都邑的特殊神圣性。“九台”及其环壕的建筑工程量也很惊人。初步估算,内、外壕总长度在5千米以上,总土方量在75万立方米以上,这实际上就是一项不小的水利工程。如果每两个人一天完成1个土方(包括夯筑护壁在内),大概需要人工作一年时间才能完成。筑台时即便使用壕沟中挖出来的土,但夯筑本身费时费力,因此所费工时或许和挖筑壕沟差不多。也就是说,仅“九台”及其环壕就需要数千人工作两年时间,这还不算相关的后勤保障。只有动员数以千计的家庭、数以百计的村落才有可能办得到,彰显出国家力量的存在。南佐宫殿开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的先河南佐遗址出土的器物南佐核心区中北部的长方形宫城,夯土宫墙围起来的空间接近平方米,宫墙之外还有壕沟或“护城河”环绕。加上“护城河”,整个宫城区占地面积就有上万平方米。南宫墙有平行的两道墙,内墙宫门和主殿F1的中门、中央大火坛在一条中轴线上,门两侧还有夯土墙的门塾(门卫房)类建筑;外墙类似后世的萧墙或影壁,向东错开几米也开有一道门。南墙两道墙之间的空间兼具瓮城功能,增强了宫城的封闭性和防御性。无论是作为影壁还是瓮城,年代也都是最早的。长方形的主殿F1位于宫城中央,坐北朝南,建筑面积多平方米,室内面积约平方米,由“前厅”和“殿堂”两部分构成。以版筑法夯筑的主墙墙体厚约1.5米、残高约2米,墙外还有散水台、排水沟等。“殿堂”南墙开有三门,其余三面为圆转角附墙。“殿堂”后部有两个直径约1.7米的大型顶梁柱柱洞,这应该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或现存的所有宫殿里面最粗的柱洞了,要知道故宫太和殿的顶梁柱直径才1.06米。“殿堂”前部有一个直径约3.2米的圆盘形地面式大火坛,直径相当于两个人的身长,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前厅南侧无墙,地面有三排柱洞,每个柱洞直径约0.8米。F1的夯土地基在半米以上,其上铺砌土坯,再涂抹草拌泥和石灰,仅白灰面就至少有6层。所有墙的内外壁,火坛,甚至殿外散水台,也都涂抹多层草拌泥和石灰。在宫城内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列多间夯土墙侧室(侧殿),大致对称分布,每间侧室建筑面积数十平方米,不少侧室内有圆盘形地面式火塘。侧室可以通过正门下台阶与大殿F1相通。南佐宫城择中而居、主次分明,具有严整的中轴对称布局,开后世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的先河:“九台”及核心区位于遗址中心,宫城位于“九台”中心,主殿位于宫城中心,大火坛位于主殿中心。主殿坐北朝南,从主殿大堂后部两个顶梁柱中间,向南到主殿中门、宫城南门,构成大致南北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的侧室和壕沟对称分布。再放大视野,“九台”中的北台就在这条中轴线的北端,东西两侧各有四台互相对称。这是一种将神权和区域王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以王权为核心的建筑格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077.html
上一篇文章: 福建这些1200岁的民宿,中西合璧,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