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介绍 >> 正文 >> 正文

在躺着赚钱的行业,它却因炒股巨亏而股价暴

来源:天坛 时间:2023/1/2

年初,医药医疗板块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宠儿,在指数呈现不断震荡下行走势之时,医药板块整体出现持续上涨,走势远强于指数,板块中不少个股的年内最高涨幅甚至超过了%。

但年下半年,医药板块变成了黑天鹅的聚集地,长生生物的“疫苗门”、体检行业的“假医门”、制药企业的“举报门”压得医药板块一度喘不过气。同时,我国医药行业因为依赖内需,所以表现出了高度的政策敏感性。去年,行业各项政策的密集出台,也对板块造成了极大影响。

国内医药行业尤其是生物制药正步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尽管短期内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长远来看,医药作为国计民生的行业,是除教育行业外唯一不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的行业,同时处在改革的前沿阵地,不仅发展前景广阔,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同一个行业,不同的画风

不过,对比医药资本市场近年跌跌不休的走势,一家医药血制品行业龙头——华兰生物却走出了不一样的画风,一路震荡上行,这也说明了其行业以及公司的强势。

不过,血制品另一家龙头上海莱士的走势却与华兰生物截然相反(如下图)。

因收购国外两血制品龙头,上海莱士股票自年2月23日开市起停牌,于年12月7日复牌后连续11个跌停板。而上海莱士早期曾靠并购市值和股价飙升,通过并购和资本运作,其营业收入翻了4.6倍,而股价最高涨幅高达%。不过,除了爱搞并购,它还爱搞投资,被称为“炒股高手“,年至年累计收益19.83亿元,但是它年上半年炒股爆亏近14亿,此次暴跌也是由于炒股失败。

同一个行业,造成两者风格迥异的发展路径应是背后的内部管理因素。

华兰生物的实际控制人为安康,合计持股46.3%,持股比例一直很集中。安康是知识分子家庭背景出身(父亲是复旦高材生),曾经担任过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虽是河南首富,但十分低调务实。

上海莱士第一大股东科瑞天诚和第二大股东莱士实控人为郑跃文和黄凯。年上海莱士开始通过并购的扩张。年,在并购的支持下上海莱士营收规模开始超过华兰生物。年郑跃文卸职董事长职位,上任的是资本运作高手陈杰。

上海莱士就这样靠“并购+炒股”不断壮大,同时商誉和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账面价值急剧上涨,而华兰生物的商誉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始终为零。

同时,华兰生物年-年关联交易几乎为零,而年初上海莱士关联方资金占用资金曾高达4.8亿,年还向关联方美国莱士销售万元商品。

分红上,华兰生物自年上市以来共募资6.26亿(IPO加定增),净利润累计达58亿,累计分红20.31亿元,平均分红比例高达35%。上海莱士自年上市以来共募资85.87亿(IPO和定增),净利润54.66亿,分红10.84亿,平均分红为20%。

优质的企业,往往专注内生性增长,管理者节制务实、有责任心。

上游供给有限,下游需求广阔,躺着赚钱的垄断行业

华兰生物是一家血制品企业。

血制品是属于生物制品范畴,从健康人体血液中采用生物学工艺分离纯化技术提取出来的各类蛋白质产品,用于治疗疾病。

人体血液共分为四部分: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大约90%由水组成,3%为糖类电解质,7%为蛋白质。

血液制品是从这7%的蛋白质中分离提纯制成的,主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和其他蛋白成分。

行业的上游则是献血浆这类人群。

由于血液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液为原料,因此,生产过程也比较独特。

血浆原材料由血制品企业自身投资控股的血浆站采集,仅采集人体血液中的淡黄色血浆部分。首先将血液抽出来,经过离心机,留下血浆,再把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回输给献血浆本人,使其能迅速恢复体力。血浆站根据国家制定的价格,向献浆者支付一定金额的误工费。采集来的血浆则被送往药厂制成血制品。

新设单采血浆站的门槛较高,由于采血易造成大面积的病毒感染和传播,血浆站必须经过省、市、县三级政府卫生部门严格审批同意后才可以建设,建成验收合格后才可以批准执业。

单采血浆站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一对一供应,只能向一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制品生产企业供应原料血浆,同时建立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与单采血浆站的母子公司体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持股比例不少于80%。且不得跨区采浆。在一个采血浆区域内,只能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

截至年9月,全国约家浆站,新设浆站较难,投浆量增长受限。浆站设立大省为广西、贵州、四川,其中广西和贵州两省的采浆量约占全行业的40%-50%。由于为了保证临床用血,设有中心血站的地方不能同时设立浆站,因此浆站设立的地区有限,新批浆站难度很大,增长缓慢。

由于上游不可能大规模扩大浆站数量及采浆量,从浆站开设审批和血液供给的角度而言,血制品本身就具备了资源品的属性。

目前,我国血浆供不应求。我国一年血浆需求量超过13,吨,且持续增长,而去年国内总采浆量仅8吨,约有一倍供应缺口。随着按照当前采浆量约10%年复合增长速度,但仍需5-10年时间才会达到供给平衡。供需失衡导致了血液制品行业的卖方强势格局,造就了行业的高景气度。

国内的浆站供应明显不足,只要这个环节没有市场化,仍然处于政府的监管状态,血制品企业的利润率仍然会保持在高位。

由原料血浆采集到产品生产整个过程在血制品企业内部完成,产品经过批签发后,医院、渠道商或是出口,最终提供给患者。

目前,我国血液制品市场主要细分为三大类产品: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占比为6:3:1。

下游需求方面: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它主要被用于营养缺乏、循环血容量减少、休克、脑水肿、肾病综合征、肝炎、肝硬化、烧伤、低蛋白血症,用途广泛。

全国几乎所有血制品企业都能生产人血白蛋白,供应相对充足,价格稳定。由于价格低于国产产品的进口白蛋白的大量涌入(目前进口白蛋白占据国内接近60%市场份额),以及投浆量和白蛋白产量的恢复,年批签发量已经超过万瓶,供需关系已经基本平衡,价格稳定,10g(20%,50ml)均价大概为元。

免疫球蛋白:通过免费注射疫苗之后,从献浆员血浆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用于预防和治疗一些发病率高、感染后果严重、无特效治疗方法的病原体感染。免疫球蛋白品种多样,且不允许进口,国外价格远高于国内,射剂型一般为—元/支。

破免: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是利润非常低的品种,甚至出现过价格成本倒挂而导致厂商不愿意生产;目前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由于之前限制售价过低,导致供不应求,在售价放开后已提价接近-%,但其他特免产品竞争激烈,价格反而下降。

狂免:适用于被狂犬病感染动物咬伤、抓伤的被动免疫,由于喂养宠物的人群越来越多,需求端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

乙免:中国是乙肝大国,乙免具有母婴阻断和应急预防功能,具有巨大潜在市场,随着社会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未来乙免有望成为重要的潜力品种。

静丙:(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国内医生用药教育不足,年国内静免批签发量超过万瓶,但国内静丙消费量14.9g/0人,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g/0人),但国内静丙人均用量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未来有提升空间;

凝血因子:帮助血液凝固的一种蛋白质。主要使用者是血友病人等先天凝血因子缺陷患者,且须终生使用;年我国约有登记在册的甲型血友病患者1.2万人(实际患病人数约10万人),按每人每年治疗预防需要瓶人凝血因子VIII计算,我国人凝血因子Ⅷ产品的需求量至少在万瓶,而目前的产量仅为80万~90万瓶,需求缺口很大。

凝血因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源于血浆的凝血因子类制品,另一种是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国内的企业尚未掌握体外重组凝血因子的生产技术,重组产品只能从国外进口,因此价格比较高昂。不过由于进口重组凝血因子存在价格高昂、政府进口配额管制、缺口太大的问题,发挥市场补充作用,仅限缺乏人源凝血因子时使用。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与中药、化药领域不同,国家实行批签发制度,每批制品出厂上市或者进口时进行强制性检验、审核的制度。检验不合格或者审核不被批准者,不得上市或者进口。

国际竞争上,早年间除人血清白蛋白以外,其他血液制品均禁止进口。7年为缓解凝血因子Ⅷ供应紧张问题满足血友病患者需求才开始允许进口拜耳公司的基因重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VIII,年批准丹麦诺和德公司的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因此,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产品国内市场竞争形势良好。但白蛋白市场竞争激烈。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血液制品供应严重不足,血液制品最高零售价受到政府限制。但年5月,发改委等七大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自年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由国家发改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对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不再实行最高零售限价管理。血液制品企业可以依据成本和市场供需自由定价,打破了束缚血制品提价的障碍。

全球血制品在年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8%左右。而我国血制品行业发展落后全球一个阶段,当前正处于全球血制品行业曾经的高速发展期。年开始,由于市场的供不应求以及国家开放血制品最高零售价,行业高速发展,年国内血制品市场规模为亿元左右,复合增长率达到15%,规模增长速度仍将远高于全球。

另外,年国家对血液制品行业率先实行GMP认证制度,有36家企业通过了GMP认证。1年起,国家不再批准血液制品企业,执照成为稀缺资源,也就造成天然的垄断的格局。同时安全性出现问题的血制品企业将被处罚甚至吊销GMP证书,如湖南卧龙松、浙江中联、重庆健新、新疆豪斯达、西安瑞克、广东佰易等企业因违法等不良行为而出局。9年具有GMP认证的血液制品还有31家,目前只有27家正常运营。

由此可见,原料血浆的采集过程和血制品的生产过程受到严格监管,无论是血浆站的设立,还是产品价格、产品上市、生产企业,都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

上游供给有限,下游需求无限,牌照的稀缺性壁垒,成就这个躺着赚钱的类垄断行业。

华兰生物

20多个固定玩家占据了全部血制品市场,即使成不了龙头企业,在某个区域内当个地头蛇也能过得很舒坦。但想要真正脱颖而出,还要在血浆采集量、产品线(技术能力)、产品利用率(即毛利水平)三方面保持领先。

年度投浆量最大的四家企业华兰生物、天坛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莱士能够占到全国投浆量的59%以上。从采浆量来看,天坛生物由于拥有浆站数最多,因此采浆量最大。上海莱士排名第二,华兰生物排名第3。

但从单站采血效率来看,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天坛生物单站采血效率(总采血/数量)为:20.6吨/站,华兰生物单站采血效率为:42.5吨/站,上海莱士为:24.8吨/站)

根据蛋白质组学测定,血浆中共含有00多种血浆蛋白,而人类已知的仅有多种。

目前国内血浆蛋白产品中,除了凝血因子有重组类产品以外,其他类别基本没有替代品,而不能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制造,只能经由血浆提取。因此在当前的血制品行业,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血制品的分离提取上。

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都是同一批血浆,因而如果能从同一批血浆中提取更多种产品就能够有效地摊薄成本,血浆的综合利用率就越高,也具有更强的成本优势。同时也代表了产品拥有更强的差异性,不断进行生产工艺优化以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提升,则能取得更大的效益。

业界普遍认可的模式是以白蛋白、静丙和凝血因子VIII作为主要产品保证基础利润,再以其他产品(主要是特免、凝血因子IX、纤维蛋白原、alpha-1抗胰蛋白酶、PCC)创造额外利润。

而这就需要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能够有效地从同一批血浆中分离尽可能多种类的蛋白。

血液制品主要生产技术有:低温乙醇法、层析技术。

国外著名企业主要采用层析技术,球蛋白的收率可提高30%-50%,吨浆产值可增加30-50万元。目前国内凝血因子VIII的收率在6%-20%,通过工艺优化产量可提升50%,吨浆产值增加10-30万元。

我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全程应用柱层析技术提取分离各类血浆蛋白,一般是采用改良的低温乙醇法及部分工段柱层析法生产。

因此,国外血制品公司一般能从血浆中分离出20-30种蛋白,而国内厂商在技术方面相对落后,目前最多能够提取的产品种类为11种,较多企业只能分离6种产品。

华兰生物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目前可生产11个品种,共34个规格的血液制品,为国内血制品行业生产线最齐全、血浆利用率最高的企业。

年上半年,华兰生物的主要产品为:白蛋白(39.35%)、静丙(22.65%)、疫苗(4.2%)、其他血液制品(33.32%)。其优异的产品结构,使得其抗风险的能力更大。

目前其竞争激烈、毛利较低的白蛋白产品仅其公司收入约4成,有别于国内市场白蛋白占据大部分份额现象。产品线丰富也让公司在营销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使公司的白蛋白价格能高于市场价格出售。

年6月,华兰生物和长生生物同时获得了四价流感疫苗的生产批文,是我国仅有的两家四价流感疫苗供应商,如今长生生物已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华兰生物独占市场,这部分业务拥有90%的毛利率,四价疫苗对于三价替代与渗透率提高将大幅增厚利润。

凝血酶等几种小制品仅有华兰在内的少数几个厂家生产,公司将获得绝对的盈利能力。

由于商业模式较为统一,行业内企业提高毛利率的核心还是在提升利用率和价格,实际上反映的是血制品公司分离技术能力,数据上也显示出均产出越高,对应的毛利率也越高。

从毛利率来看,行业整体毛利率较高。

博雅生物产品大部分是小品种,毛利高,但规模不足;天坛生物是国企,批复的血浆站最多,采浆量最大,但利用率低,毛利低;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的规模、产品线、毛利均靠前,但是内部管理水平却不高;华兰生物采浆量第3,毛利各方面都不错,叠加自身还有疫苗生意,且取得不错成绩,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总体来看,华兰生物为国内血制品企业龙头,内生成长能力扎实全面,公司业绩增长稳定,有确定性的价值,估值水平在血液制品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