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一脉传城守护中轴线传承历史文脉

来源:天坛 时间:2022/11/9
脸部白癜风能根治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00113/7749244.html

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作》中描述到,“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体,代表了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体现了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轴线申遗是件大事”,要“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北京中轴线保护和申遗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对标公约、助力申遗:立法为遗产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年,北京市启动中轴线申遗工作。年,国家文物局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轴线保护和申遗工作,要求把传承北京城市历史文脉的中轴线保护好,把中轴线申遗作为统筹保护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确立的世界遗产保护制度,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作为助力申遗的必要环节,条例对标公约要求,从整体保护、保护突出普遍价值、维护完整性和真实性、设立保护机构、编制保护规划、划定遗产区和缓冲区等方面,对北京中轴线保护作出了规定。

明确对象、整体保护:维护北京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集中展现了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突出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时空观、宇宙观,承载了辨方正位、天人合一、以中为尊、礼乐交融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礼仪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以秩序为特征的理想社会治理方式的追求。

为了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和参与保护,条例同时明确了具体遗产点位,包括北京鼓楼、钟楼、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御道遗存、永定门等。

除中轴线外,与之相关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环境,作为承载中轴线突出普遍价值的一部分,也是条例保护的对象。具体包括,在中轴线居中对称格局下形成的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景观视廊、历史河湖水系、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与中轴线价值密切相关的国家礼仪传统、城市管理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

依法履责、统筹管理:保护北京中轴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北京中轴线是历史留给城市的宝贵文化遗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中轴线的责任和义务。条例鼓励、支持公众参与中轴线保护活动,同时明确了多层次的保护主体和保护责任,着力构建系统、规范、有效的保护管理机制。

一是明确市政府和中轴线保护对象所在地的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将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是规定市文物部门主管中轴线的整体保护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中轴线相关保护工作。

三是建立中轴线保护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中轴线保护的重要事项。

四是设立中轴线保护机构,具体负责中轴线的保护、监测、研究和展示等工作。五是明确保护对象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其他保护责任人依法履行保护责任。

统一规划、严格保护:维护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

北京中轴线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多年风云变幻,保存延续至今十分不易。条例坚持统一规划、统筹管理、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围绕保护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维护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提出了一系列保护要求和保护措施。

一是规定市文物部门组织编制保护管理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公

布实施,并且明确了保护管理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主要内容。

二是规定了中轴线遗产资源调查和保护监测报告制度,全面构建监测体系,监测保护规划的执行以及保护对象的现状、变化等情况,提升预防性保护管理水平。

三是明确各类保护对象的保护要求。对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保护,对居中历史道路、广场、临街建筑、历史城廓、景观视廊、历史河湖水系、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传统等其他保护对象分别提出具体保护要求。

四是明确在保护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的,按照城乡规划、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批。

五是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规定相一致,对保护区域内不符合保护规划的现有建筑物、构筑物的腾退、改造作出规定。

六是规定保护对象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其他保护责任人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对危及遗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或者安全隐患,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条例还就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保护职责,以及破坏或者损毁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未经审批在保护区域内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其他影响中轴线传统风貌、历史格局的活动等行为,与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了衔接性规定,为中轴线保护提供刚性约束。

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让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活起来

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只有深入梳理挖掘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文化展示,促进合理利用,才能保持中轴线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发挥传承文化、启迪思想、推动发展的作用。条例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主体,规定了多种传承利用措施。

一是明确政府采取措施,从推动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开放、鼓励捐赠实物资料、鼓励开展遗产价值研究、鼓励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居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六个方面,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

二是鼓励保护对象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其他保护责任人积极开展遗产价值发掘、阐释和传播活动,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向公众提供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信息。

三是明确文化和旅游部门会同文物、交通等部门采取措施,统筹遗产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促进中轴线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四是政府加强对保护区域内业态的引导,培育和扶持符合中轴线遗产价值传承的业态发展。

公众参与、提升共识:凝聚遗产保护的社会力量

公众参与是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保护区域内社区公众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遗产价值的准确认知,提升共同保护的社会共识,促进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传承发展。对此,条例明确了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

一是要求市文物部门建立遗产信息平台,为单位和个人查阅信息、共享研究成果、开展保护利用提供便利。

二是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开展研究、宣传政策、捐助资金、提供场所和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中轴线的保护利用。

三是明确市文物部门建立中轴线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四是要求保护机构建立与保护区域内居民的日常沟通机制,听取对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五是对保护

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保护共治、成果共享:让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涉及遗产地环境建设与居民生活,以人为本、尽可能让公众受益是中轴线申遗保护的重要原则。近年来,北京市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加强重点地区综合整治,探索了北京老城保护和改造的“共生院”模式,将申遗保护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既有文化传承,又有宜居生活。对此,条例明确,政府统筹协调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遗产保护共治、成果共享。

文/刘文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