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繁华以盐盛。然而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曾经的繁华已随流水,而关于盐的风土人情却在波光潋滟中渐渐沉淀下来,进而凝固成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那么,在没有光影记录的年代,除了笔墨丹青,还有什么其它方法将一段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进行留存,并将之生动地再现于世人面前呢?由“80后”古建筑微缩模型设计师冯韬制作的、陈列在汪鲁门盐商文化展示馆内的一套“盐运图”微缩模型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夕阳西下,一大爿青砖黛瓦的盐商住宅沐浴在绚丽的余晖中,黄昏中的运河依旧舟楫往来,人声鼎沸,很是热闹。岸上,两淮盐运使司门口,几位戴着小帽拖着长辫身着马褂的扬州盐商正躬着身向官吏们购买盐引,他们将购来的盐引转手卖给来自淮南的运商从中牟利。淮南运商们购买盐引后,买盐装船,行至泰州泰坝,还要“过坝”,上秤称重后得以放行。然后运至扬州北桥,进行抽引验斤。船至扬州关,官吏们还得加戳于票,填写日期,方才得以“过关”。随后抵达仪征十二圩,由批验所大使提盐过秤。至此,经历重重关卡的盐包在仪征十二圩改装成小包装,经点验后放行,经长江行销全国。装满盐包的船只整装待发,商人们在船头作揖告别,各自东西……在中国古代,盐引就是销售食盐的许可证,没有盐引进行食盐销售,那可是杀头的重罪。而扬州盐商正是通过垄断“盐引”控制食盐的产、购、销,由此获取巨额财富。只是这片刻浮华,终究也如同这残阳日暮,消逝在历史的天空中……
如果不是现场所见,你很难想象这个如电影长镜头般集扬州、泰州、仪征三地的场景,其实是一套3米×1.5米的微缩模型。出巡的盐政大人、前呼后拥的随从、沿街叫卖的小贩、街上闲逛的路人……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是由黏土捏制而成,倒映着船影的河水是树脂制成,水中的小船其实只有拇指般大,船中的盐包更是小如米粒,古色古香的牌坊和房屋的立柱细如火柴……实体模型近景与远景中的夕阳城楼墙绘巧妙融合,虚实相间,共同构成了这套立体的清中期扬州盐运模型。
说起制作古建筑微缩模型,冯韬戏说自己是“半路出家”。他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成了北大青岛培训中心的一名老师。后来培训中心搬到南京,冯韬不愿离开扬州,便辞了职。在设计师妻子的劝说下,他选择创业,成立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他说,从事古建筑微缩模型设计,这要归功于“样式雷”。
去年,在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中,故宫博物院带来三件国宝,其中之一便是“样式雷”建筑烫样。在清朝历史上,曾有一个雷氏家族,执掌宫廷“样式房”余年,颐和园、天坛、承德避暑山庄等大批知名建筑,都出自其手,这就是建筑世家“样式雷”。当时,“样式雷”为了方便和不懂建筑的王公贵族们沟通,便制作了烫样。烫样以纸板、秫秸和木头作为主要原料,因制作过程中需要熨烫而得名。烫样其实就是建筑的微缩景观。
8年,新婚的冯韬和妻子去北京旅游,在故宫,他第一次看到了“样式雷”的烫样。烫样的每个部分都可以拆开,建筑的梁架结构、内檐彩画式样,甚至是具体的尺寸都被标记明确。这些清代能工巧匠的“手作”深深地震撼了冯韬,“样式雷”的烫样比起现在的3D建筑模型也毫不逊色,甚至全手工打造,制作还要精巧、细致。
创业后,冯韬选择从头开始,自学微雕模型设计。年,他制作了自己的第一件古建筑微缩模型,那是一套滕王阁连带周边景观的微缩模型。首先,手绘好场景图后,输入电脑中制好效果图,然后使用激光机将一些基本的部件雕刻出来,而那些人物、假山、塔刹等就需要进行专门的手工雕刻。为了将所有部件严丝合缝地拼接上,必须进行精细的打磨工作,其后才能进行粘接、组装,最后进行场景模型的上色。他将这整套的制作过程,拆解为7道工序:图、型、雕、磨、粘、组、扎,每个步骤都必须全神贯注,铢量寸度,斗榫合缝,一气呵成,稍一失误便会功亏一篑。这就要求制作者不仅要有双稳定的手,更要有颗安静的心。当作品上好最后一道颜色,宛若真迹般呈现在眼前时,冯韬发现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快乐与满足漫溢出来,这是一次技与艺的考验,更是一次对自我的挑战——他成功了!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冯韬彻底痴迷上微缩模型制作。期间,他也有了自己的团队,他们共同制作了20平方米的连云港文保单位微缩模型,还制作了有着54种斗拱结构的,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的应县木塔释迦塔。前者工程浩大、后者制作繁琐,可对冯韬而言,这早已不是枯燥繁琐的手工活,而是设计与制作技艺的挑战与提升,更是不断学习文化、历史、建筑、艺术的过程。年,在接手“盐运图”微缩模型制作之初,他专门研读了《两淮盐法志》,吃透整个盐运流程后,精心揣摩书籍中的古画,大到建筑形制、小到舟楫样式,甚至运输盐包工人的模样姿态,无不仔细推敲。制作时,模型背景还运用了透视法的墙绘,这才诞生了那套栩栩如生的3D版扬州盐运“清明上河图”,从而可以令今人得以一窥清代中期扬州盐业盛况之一斑。
冯韬制作的微缩模型常用于工程投标项目展示或展览馆陈列,虽然业务繁忙,但他仍在探索微缩模型发展的多种可能。今年四月的一天之中,发生了两件令冯韬感触颇深的事。这天中午,一名外卖小哥来他的工作室送餐,看到工作室里陈列的微缩模型,眼前一亮,当场就想向冯韬学艺。“我也喜欢制作微缩模型,扬州做这个的实在太少了,很难找到‘同道中人’。”外卖小哥的话其实也说出了冯韬内心的苦恼,他深知从事模型设计需要不断学习,需要交流与切磋,可是扬州从业者寥寥,高校也鲜有此类专业,常令他有闭门造车之感。当天下午,一位从连云港专程前来拜访的客人又令他欣喜不已。这位王老师也是一位微缩模型设计师,他介绍说自己经常去浙江、北京、福建等地学习,甚至去一些红木生产基地学木雕、练手艺。他的话令冯韬茅塞顿开。两人约好,过段时日再进行交流,看看对方有没有进步。这一天发生的事,让冯韬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微缩模型不仅要做一辈子,更要做好做精,做出点名堂。
今年,冯韬的新工作室“金木空间”在历史街区仁丰里落成。老城区有一种独特的氛围,可能只是街坊之间的寒喧,或是沿街小贩的叫卖,甚至是檐下的雨滴如线,院里的花开叶落,都能给人以诗意,赋人以灵感。他很想将这即将成为回忆的须臾记忆定格下来,将这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场景制作成微缩模型,让更多的人能感同身受那一刻的岁月静好与现世安稳。前不久,一个客户慕名而来,请他为自己居住的房子设计了套模型。对客户而言,那套小小的模型不仅仅是件精巧别致的摆件,更多的是承载了满满的家的回忆。这令年近不惑的冯韬再一次感受到回忆力量的强大。再现一段回忆,寻回失落的曾经,一个匠心打造的微缩模型令你在凝望的那一刻,或许让时间实现了循环。
谈海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