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60.html今年是狗年。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狗的存在和进化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狗与人关系亲密,在北京城里就有不少与狗有关的胡同;除此之外,传说中的哮天犬与二郎神非常亲密,民间的二郎庙又俗称“狗神庙”或者“狗庙”,在北京,就有几座“狗神庙”。狗年伊始,逛逛“狗胡同”和“狗庙”,不失为一种感受老北京传统文化的独特体验。寿逾百胡同里的门墩老北京城里的“狗胡同”老北京有不少带狗字的胡同名,比如狗鹰胡同(今高卧胡同)、狗尾巴胡同(高义伯胡同)、打狗巷(今大沟沿胡同)、狗尾巴胡同(寿逾百胡同)、高柏胡同(狗尾巴胡同),天坛西北西草市东街以前也叫狗尾巴胡同……明代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收录了北京上千条胡同,名为“打狗巷”的就有三处。当年,被称为“打狗巷”的地方,胡同内都开有狗肉铺。明代在东单路口北侧有个杨狗头胡同,在魏公村附近有个乖狗村,在菜市口的烂缦胡同一带,还有个狗营。而且,老北京有很多走向弯曲的小巷,被叫作狗尾巴胡同,清代的《京师坊巷志稿》就收录有九条狗尾巴胡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清末开始,有些不太雅的“狗胡同”开始改名。钱锺书《容安馆札记》说过高义伯胡同等胡同雅化改名的问题:“北京坊巷名此类尤多,以余所知,如狗尾巴胡同改为高义伯胡同,羊尾巴胡同之改杨仪宾胡同,王寡妇胡同之改王广福胡同,羊肉胡同之改羊溢胡同,牛蹄筋胡同之改留题青胡同,皆欲盖弥彰,求雅愈俗。尤奇者,臭×胡同(西四)之改受璧胡同,几如文学家之改称文学工作者矣。”钱锺书提到的高义伯胡同,清代称狗尾巴胡同,当年属镶红旗地界。如今位于西单北大街东侧,属于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辖界,胡同南北弯曲走向,北起太仆寺街,南至力学胡同。全长米左右,年后因狗尾巴名不雅谐音改为高义伯胡同,一些不了解胡同历史的人,会误以为这里住过一位很讲义气的高姓老伯。除了“狗胡同”,在北京郊区,还有不少带狗的地名,这些地名背后还有许多与狗相关的传说故事。比如,平谷燕山有座狗背岭,据说远古这里是个以狗为图腾的小国,外人若进入此地方常常受到攻击。有一次玉皇大帝曾到此地散发粮食,不幸受到当地人攻击,幸遇一牵狗妇女将其引入出山之路,得以安全返回。后人将其地称为狗背岭。灯市口“狗庙”残存的哮天犬石雕灯市口“狗庙”残存哮天犬石雕关于狗的忠义,流传最广的故事要数二郎神与哮天犬。传说称二郎神成仙前居住在灌江口,幼年修行之时偶遇流落在外的哮天犬,他觉得和它有缘,就三渡犬于草莽之中,授犬以修身之术,并作为猎犬和后来收养的逆天鹰一起带在身边。哮天犬对二郎神很是感激,所以忠心耿耿,一世追随。在历史上,北京的灯市东口、永定门外、丰台刘家村、三家店等地都有二郎庙。如今,这些“狗神庙”或多或少还有一些遗存。围绕着这座庙,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在老北京中流传较广的故事是这样讲的,庙旁边有个肉店,生意一直很好,可每天晚上总有只狗溜进铺子,偷走一大块肉,屠夫想抓住这只偷肉的狗。一天夜里,屠夫拿着刀等着,可狗还是溜走了,顺着血迹找去,发现狗竟然是从庙里出来的。从那以后,狗再也没来过那家肉店,肉店的生意也猛然衰落了。清代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过这样的画面,日出时会有一缕金光射入灯市口这座坐东朝西的二郎神庙,当时有人认为这是皇宫里的中和殿屋顶上的镏金宝顶折射的金光。从地图上看,中和殿确实与二郎神庙牌东连线上。见过庙宇的老人曾经描述过庙里的情景:庙里有泥塑的哮天犬和二郎神像,石头供桌摆在庙门外边,经常有小孩子爬上去玩。那时庙门口还有两只石雕的哮天犬。年唐山大地震时,已经成为民居的狗神庙房屋倒塌,被改建成了红砖房子。一只残破的哮天犬与石头供桌都和房渣土一起被运走,另一只略为完整但也面目模糊的哮天犬被移至灯市口大街号院的北侧,如今在一家商店门前。永定门外修葺一新的二郎庙。在民间,二郎庙也俗称狗神庙。其他几处“二郎庙”除了灯市口大街的二郎庙,北京其他地方还有几处二郎庙。其中一处在永定门外。它位于如今马家堡路东永建里居民区一带。《北京寺庙历史资料》记载:二郎庙(道庙)坐落南郊永定门外二郎庙村甲三号,建于民国二十五年(年)。永外二郎庙和邵飘萍有一点历史的关联——邵飘萍牺牲后正是埋在永外二郎庙。年4月26日凌晨四时,邵飘萍被押往天桥先农坛二道坛门刑场枪决。汤修慧闻知丈夫被害的消息,四处求人打听下落,后在永定门外的二郎庙挖出了邵飘萍的尸首。汤修慧忍痛将邵飘萍安葬于天宁寺。在门头沟区三家店,也有座二郎庙。《宛署杂记》中记载,“二郎庙,一在三家店,离城五十里。”门头沟的二郎庙建于明代,坐北朝南,是一座较为标准的四合院。后来几经修整,至今仍保留着清代乾隆时期的格局及建筑风格,如今是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二郎庙虽已破旧,但依然不减当年风采。据说民国初年,该庙曾是袁世凯新军办事公署。后来改为小学,上世纪七十年代,庙宇被改造成了居民大杂院。现在南北大殿保存基本完好,院里正中还躺着两块碑,一块是光绪十五年的,基本还能看清,一块可能是乾隆年间的修缮碑,碑面损坏严重,只能隐约看到几个字,委实可惜。与众不同的是,据《门头沟文物志》记载,其后殿供奉娘娘塑像九尊(现无存),这是为何?原来,供奉娘娘是民国期间改的,那时北京人都到妙峰山拜娘娘,门头沟的二郎庙就成了妙峰山娘娘庙会的“分会场”,腿脚不好的在二郎庙里拜了。二郎庙里拜娘娘,可见二郎神在民间“俗神”信仰中的重要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