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天坛 >> 天坛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万荣后土祠,历代帝王看作皇天后土之地又祭

来源:天坛 时间:2023/3/2

在黄河与汾河两河交汇之处,有一座祭祀后土的皇家祠庙--万荣后土祠,因历史悠久,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海外侨胞和华夏儿女前祭拜。

山西万荣后土祠里有一座秋风楼,位于黄河边的高台上,因汉武帝《秋风辞》而得此名。现存建筑高32米,为清代留存至今的优秀木构建筑,也是山西省现存最漂亮的古代楼阁之一。

去时人不多,大多是运城地区的当地人,可见其知名度不是很高,寒风萧萧天无色,后土悠悠楼空闲,这是直感,也是深感。

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被黄河水淹没过一次,但是未倒;也是因为它居于远离城市和交通要道的穷乡僻壤,战火烧不到,恶人不曾去;历经多年的风沙黄水,还是气势如初。

来之前,特意在网上了解了下秋风楼。才知,历代帝王都来过。其实后土祠的地位比秋风楼要高很多,而秋风楼在后土祠内,是后土祠的一处建筑。这里不得不说下后土祠,后土指大地母亲,是我们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神。

皇天后土中所说的“后土”指的就是后土圣母,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其中以秋风楼最有名,一则是它可以登高远眺,以观黄河;二则是因为它高,黄河多次泛滥,它被淹的最少。而文人墨客都热衷于观楼题诗,感怀古今。

据记载,汉武帝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共有五次。

据了解,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来此祭祀后土;后面比较有名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三次祭后土,宋代真宗皇帝两次来祭扫,他还为后土祠亲撰了萧墙碑,现仍完好地保存于庙内,是山西省名碑之一,为后土祠镇祠之宝。

古代帝王相信“皇天后土”,祭黄天就是在泰山,而祭后土,就是在后土祠。直到明清时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才迁徙于北京天坛

刘彻四十四岁时,即位已二十七年。他实行武力打击匈奴,已胜利解除了数代以来的北部边患。他采取的国家专卖(盐铁、均输、平准)、统一货币、重农贵粟三大政策,卓有成效。

汉武帝刘彻巡幸河东,公元前年,刘彻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秋风辞”——秋风楼因楼上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秋风楼一带是秦晋枢纽,常有帝王祈谷,历代名流学士在此吟诗作赋颇多,唐代王勃、杨炯、明代周有光都曾留有名篇。

秋风楼两侧下方都有精雕吊柱,共28根,传说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上层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每个玻璃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个,象征梁山一百单八将。楼内上层,现有“秋风辞”石碑两块。

楼身三层,面阔五间,四周围廊,十字歇山顶,一二两层四面各凸出龟须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凭栏远眺,黄河激流尽收眼底。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简洁,结构精美古朴,形制壮丽劲秀。

巍然屹立的秋风楼在黄河金色之水的映衬下,就像黄河岸边上的巨型宝石,经风雨沫严寒见证时代发展。五彩斑斓的盐湖,气势磅礴的黄河,巧夺天工的木塔,一幅幅壮美画面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让人打心底里不由得赞叹

地理位置: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

门票:40元

楼票:10元

交通指南

太原方向

①火车:从太原方向乘火车至运城,在运城中心客运站转大巴直达

②汽车:太原方向—大运高速—闻喜—闻合高速—荣河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