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刻字行为屡禁不止
近日,有媒体曝出,北京天坛公园成贞门东西两侧的明代老坛墙上,有一块砖被同一名游客连续刻了3年,再一次引发舆论对景区刻字行为的谴责。
景区刻字陋习由来已久,从长城天坛,到古树雕塑,甚至是国外名胜古迹,每年都有不少类似事件被曝光,刻字陋习屡禁不止。
当“到此一游”成为理所当然,我们何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仔细想想,景区刻字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既要选择合适的工具,有一定的耐心,还要有足够的洞察力,以防被抓到。更别提这位竟能连续三年在同一块砖上刻字,没有一定的毅力和规划能力还真完不成。
有如此潜力,不如多看点儿书,做点儿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如果真想留下点儿什么,不如把眼前的美好留在手机里和脑海中,不比刻字强多了吗?
02墙上刻字的心理动机
人为何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其实背后的心理动机并不复杂:
第一,刷存在感,证明自己来过此地,跟小狗撒尿圈地盘的原理相似。第二,扬名心态,希望自己的刻字能和文物一样流传千古,美名远扬。第三,秀恩爱,想让更多人见证自己和伴侣的感情与幸福。
虽然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帝王文人题词刻字的传统,但古人刻字多是寄情于美景,找寻共鸣,而且都是经过精雕细琢,与风景之美相呼应。
而今人不管到哪里,大多是歪七扭八的“XX到此一游”,着实肤浅粗鄙。
暂且不论文物保护、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你写的“XX到此一游”,无论从文学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如何与古代文人墨客的题词相提并论?
无论是文化传统还是人性使然,这都不是破坏文物、毁坏公共设施的借口。
03刻字陋习如何杜绝
文物承载的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大多不可逆、不可复制,其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刻字的行为对于很多文物而言,伤害是永久的。面对屡禁不止的刻字行为,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第一,加强公德教育,提升自我约束力。第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惩肇事者。
与此同时,在严惩和教育的同时,也不妨采用堵疏结合的方式。
像是在有些景区就特别为游客开设了刻字林、刻字墙,既能满足部分游客手痒的需求,又能起到保护景区的作用,还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当然,这种方式也被不少人批评是在纵容不文明行为,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知我们还要付出多少代价?
--END--
本文由Eden(佚登)侃旅行原创,未经同意请勿转载!做有观点、有温度的旅行内容是我的追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请点赞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