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后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扩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可以说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华民族聪颖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冬日里,去北京天坛公园,虽少见绿色,但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也能感到几分愉悦。在北学习期间,我和同班同学一起去游览天坛。听说天坛里种得有从我们家乡绥阳运来栽种的红豆杉,于是就总想看看曾在故土里生长的红豆杉现在长得如何了。进了天坛,我除了观赏这的美丽的风景,还特意留意园区内什么地方种得有红豆杉这种树木,因此,游览得十分认真。认真谈何容易。须知,天坛这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占地多达余公顷,拥有近20个大小建筑群,众多的坛、殿、宫、宇、亭、壁等分布其中。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所用,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叫圜丘。两坛之间以长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在西天门内南侧是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而主要建筑只占整体布局的百分之一。如此大的范围,不拿出几天的时间,还真是难以认真了。看来,这虽非走马观花,也只能挑主要的景点游览一番了。据查,神秘的祭台的圜丘。圜丘,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年),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举行冬季祭奠大典的祭坛,俗称祭天台。圜丘的登坛石阶、各层台面和石栏板的数量,均采用九和九的倍数,以应九重天。据说,通过对九的反复运用,以强调天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圜丘上层台面中心有一圆石,称天心石,又称太极石。人站在天心石上讲话,有很强的共鸣效果,真是玄妙万端,就像人与天对话。据说各朝读官在此读诵给天帝的祝辞,声音嗡鸣,仿佛与天神交流。这坛圆石遂被命名为亿兆景从石。我们一行都饶有兴趣的在这块天心石上与上帝交谈了一番,并留影纪念。离开天心石不远处的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是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牌的殿宇。皇穹宇殿高十九点五米直径十五点六米,木拱结构,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殿内天花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皇穹宇的围墙就是举世闻名的回音壁。据介绍,这座圆形围墙使用的山东临清城砖磨砖对缝砌成的,临清砖质地细密,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游人对墙说话,声波沿着光滑的圆形围墙连续反射,向前传播,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俩人相距五六十米,中间尚有两座大殿相隔,说起话来对方都能清晰地听到。一问一答就像打电话一样,真是妙趣横生。无怪乎回音壁,又称传声墙。我们没有放弃这个好机会,对着墙打了好一阵子电话。从皇穹宇成贞门走出向北去,经过长约三、四百米的丹陛桥就到了祈年殿了。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初名为大祀殿,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祈天地。嘉靖二十四年()改为三重檐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为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祈年殿殿高三十八点二米、直径二十四米(有材料称殿高三十二米、内径二十九米)。大殿之内金碧辉煌、富丽庄重,设有众多神位。据说进入大殿,仿佛置身于天上宫阙。大殿内部开间还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有的一例。祈年殿是古都北京象征性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神殿。它的卓越不仅在于其精巧的建筑设计,更在于其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天文知识,殿内的内容丰富多彩。可惜,不知是何原因大殿暂不开放,我们无法进去观展、拜谒,只有在殿外听听介绍、合影留念了。对于天坛内的其他景点也就没有兴趣一一去游览了。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后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扩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可以说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华民族聪颖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早在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就已经确定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八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这一殊荣,天坛是当之无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853.html